近日,人民网财经研究院举办了“新消费视野下的短视频直播发展”闭门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外国经济思想史研究室主任杨虎涛在会议上表示,直播和短视频平台的价值创造具有普惠性。
今年2月份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短视频用户已达9.34亿。
与此同时,近日商务部发布数据显示,电商扶贫已累计带动了771万农民就地创业就业,带动了618.8万贫困人口增收。
杨虎涛表示,直播和短视频平台在农产品线上零售帮助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直播和短视频平台发展带来的数字红利并没有依循传统的数字鸿沟分层理论所述明显偏向高教育群体,而是向地理偏远、经济落后的地区和人群拓展。
杨虎涛认为,首先这是由直播和短视频信息格式特征决定的。直播和短视频涵盖了文字、图片、音频等以往的信息格式;同时又自带IP,与以往传播机制不同。视频信息本身是文字、图片、声音的动态复合,信息多维性,个性化更加突出,这使得抖音等短视频、直播平台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其次,直播和短视频平台是内容分享,起始进入平台可以说是零成本。在短视频直播平台上,发布者通过才艺或互动能力获得信任及欣赏,通过线上信任建立的机制“弥补了有形资本的不足”。当内容创作者与一定数量规模的内容消费者形成相对稳定的兴趣匹配,就可以围绕兴趣偏好形成不同兴趣网格,这就蕴含了交易达成的潜在可能性。杨虎涛表示,正是由于直播和短视频本身的信息格式特征和契约弹性,让其具有普惠性。
对于直播和短视频平台的发展,杨虎涛表示持乐观态度。他建议,平台如果按偏好、兴趣实现匹配和推送,尽可能满足每位个体用户的细分兴趣需求,能更好地针对这些群体来形成信任资本的建立机制,让他们能够更多地享受到数字红利。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