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印发《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支持受困主体纾困、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促进外贸出口发展、加强政策宣传四个方面,提出惠企利民纾困的23条金融政策举措。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23条政策的出台体现了及时性、精准性、适应性。在及时性方面,当前内外形势复杂严峻,不少行业、企业遇到了困难,23条政策的及时出台,对于帮助他们纾困解难有很大的助力。在精准性方面,此次政策覆盖到了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关注到了如何保障物流通畅,也涉及到房地产市场、粮食和能源安全、支持重大项目建设,既关照了当前面临的紧迫问题,也覆盖了国家经济长远发展。在适应性方面,政策着重考虑了当前受困的行业企业的痛点,并量身定制了针对性的措施,包括金融服务的便利性、降低融资成本等。
在当前疫情形势最为严峻的上海,据了解,目前,金融机构对居民生活物资保供和物流企业、受疫情影响的行业企业以及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持续筑牢抗击疫情的金融堡垒。据不完全统计,上海辖内银行向681家抗疫物资保供、相关物流企业发放贷款310亿元,其中80%为信用贷款。向餐饮、零售、旅游、运输、民航等受疫情影响的9200多家企业发放贷款628亿元,办理延期还本付息47.9亿元,涉及企业1743户;办理无缝续贷37.4亿元,涉及企业1316户。疫情发生以来,辖内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帮扶力度,通过延期还本付息、无缝续贷等多种形式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据不完全统计,3月份,辖内中资银行克服疫情影响累计向中小微企业、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发放贷款2250.65亿元,涉及市场主体43698户;办理延期还本付息240.55亿元,涉及市场主体80916户;办理无缝续贷193.51亿元,涉及市场主体8370户。
提振信心 激发消费和投资活力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稳预期十分重要。对未来的预期偏负面会抑制居民消费,延后企业投资,制约经济增长。23条政策出台在稳预期、强信心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回应了市场主体的关切,有助于激发消费和投资活力。”连平说。
一是加快步伐扎实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可以为经济长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荀玉根表示,这方面有效投资落地是稳定经济的重要支撑点。《通知》提出加大对有效投资等金融支持力度。具体来看,金融机构要主动对接重大项目、推动新开工项目尽快开工。要合理购买地方政府债券,支持地方政府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要按市场化原则保障融资平台公司合理融资需求,不得盲目抽贷、压贷或停贷,保障在建项目顺利实施。
二是《通知》着力稳住中小微企业基本盘,提高中小微企业应对疫情等风险冲击的能力。对于中小微企业等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市场主体,《通知》提出发挥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作用,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末,按照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量的1%提供激励资金,鼓励金融机构稳定普惠小微贷款存量,扩大增量。
三是《通知》以点带面保障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尽快得到满足。连平表示,“点”是强化产业链供应链核心企业金融支持,“面”是对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在贷款、债券融资等金融政策上一视同仁。
四是在住房贷款方面,《通知》提出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合理确定辖区内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的最低首付款比例、最低贷款利率要求,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3月份以来,由于市场需求减弱,全国已经有一百多个城市的银行根据市场变化和自身经营情况,自主下调了房贷利率,平均幅度在20个到60个基点不等。
“我国居民家庭七成以上的财富是房产,通过稳房价保障财产安全能够更好发挥财富效应,激发居民消费活力。”连平进一步表示,在房地产投资、销售数据都在下行的情况下,《通知》提出保持房地产开发贷款平稳有序投放,以帮助改善房地产企业的融资环节、解决其流动性问题,这是十分必要且非常精准的。在绝大部分城市,房地产还是有需求的,需要进一步通过合适的政策把需求释放出来,从而稳定房地产市场,这对于经济稳定发展非常关键。
经济韧性强 政策力度大
谈及宏观经济,连平表示,中国经济增长是有潜在能力的。目前,中国的城镇化水平还不高,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率只有略高于45%。中国的区域一体化政策也在逐步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首个季度,我国对RCEP贸易伙伴进出口同比增长6.9%,占外贸总值的30.4%。我国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也在持续增加。今年一季度,我国对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7%。这些都说明中国经济是有韧性的,具备实现5%至6%年度增长的潜力。
谈及政策方面,连平表示,我国实施积极宏观政策的态度是坚定的,宏观政策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也将逐步显现。在财政政策方面,2021年减税降费2.5万亿元为历史最高,同时也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和提高转移支付积极支持经济稳增长。在货币政策方面,从去年开始人民银行就通过降准等政策工具支持实体经济,也在逐步加强对房地产行业合理融资需求的支持。这些政策的实施效果已经开始逐步显现,而且未来仍存在根据实际需求继续加大政策力度的可能性。
荀玉根表示,在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下,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所以宏观政策要靠前发力、适时加力。本次出台的23条金融支持政策恰逢其时,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对于后续政策,荀玉根建议,宏观政策要更加积极。除了金融政策之外,财政政策、房地产政策等各项政策要一起形成“组合拳”、为经济托底,而且政策出台得要更快,从而实现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抓紧复工、恢复生产、恢复正常。从财政政策看,连平建议,考虑到2022年人民银行将总计上缴1万亿元结存利润,今年财政力度盘子不小,下一步财政支出应该要加快步伐,在二季度尽快集中落地,直达实体经济,切实增加经济主体手中的“真金白银”,支持助企纾困、稳就业保民生。
上海金融系统:坚守服务前线 全力助企纾困
当前,上海疫情牵动着各方神经。由于上海经济体量大,对全国进出口、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全球金融市场都有很大影响。在23条政策出台之前,人民银行就已指导上海金融部门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帮助企业纾困。
3月9日,还是乍暖还寒的早春时节,上海市新冠疫情初见苗头,工行上海嘉定清河路支行的客户经理就接到了企业客户的求助。客户天泽精密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是上海嘉定区一家精密模具供应商,其生产的精密模具被广泛应用于消费类电子、通信、汽车、数据处理、医疗器械和工业机械等诸多领域的产品制造。受到国内外疫情影响,客户的产品无法正常交付,货款回笼时间较长;同时,因上海市疫情影响,为保障后续订单的正常生产,企业考虑开展封闭式生产,让员工吃住在厂区里。回款时间较长,又要支付员工工资,企业的资金有些捉襟见肘。了解到客户迫切需求后,工行嘉定支行立即开展行动,仅用两天的时间便完成了企业融资业务的流程,900万元贷款成功发放,企业收到了这笔“救命钱”,成功发放了员工工资,确保了生产延续。
3月份以来,企业虽然生产规模减小,但生产未曾断档,保障了下游三条供应链的稳定供货。收到上海市政府复工复产号召后,企业一方面做好疫情防护和封闭生产,同时紧急调配资源,逐步扩大生产,目前,上岗率已达到70%左右,工行此刻还主动为企业提供延期支付贷款利息的助企纾困举措,帮助企业共同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将生产力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这是上海金融系统坚守金融服务前线、扎实做好“六稳”“六保”、为企业纾困解难的缩影。在23条政策出台之前,人民银行上海总部配合上海市政府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上海市全力抗疫情助企业促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上海市全力抗疫情助企业促发展的金融支持举措》,从加强融资担保支持、对困难企业实施贴息、加大普惠金融支持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金融支持具体举措。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还及时印发了《2022年上海信贷政策指引》,指导各金融机构要积极担负起金融服务的社会责任,切实加强对抗疫医疗物资、居民生活物资生产供应企业和相关物流运输企业资金需求的保障力度。并要求各金融机构对受疫情持续影响面临较大困难的行业领域加大金融支持,综合运用无缝续贷、随借随还贷款、信用贷款、供应链金融等多种服务方式,实施线上办理、免申即享等便利化措施,有效缓解相关市场主体的融资困难。此外,金融机构不得盲目限贷、抽贷、断贷、压贷,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
上海各金融机构积极响应有关政策要求,努力克服区域封控和人员隔离等困难,纷纷出台具体落实举措。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等主要商业银行积极担负起大行的社会责任,第一时间出台抗疫助企具体落实举措。上海银行、上海农商银行、浦发银行上海分行等金融机构通过开通“抗疫金融服务直通车”、设立专项应急贷款计划等方式,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纾困帮扶和金融支持力度。
人行上海总部:确保政策服务不断档不降温
当前,上海金融部门将全力落实23条政策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据了解,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开通了金融纾困政策咨询热线,确保政策服务不断档、不降温。
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负责人表示,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正按照急用先行的原则,第一时间督促落实疫情防控相关金融举措。明确要求金融机构对于困难行业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加大力度支持复工复产,更多发放信用贷款。要积极帮扶遇困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给予延期还本付息、无缝续贷等支持,灵活调整审批流程、提高线上金融服务效率。同时,落实好受疫情影响相关逾期贷款可以不作逾期记录报送的有关规定,做好征信保护。针对受疫情影响个人房贷还款能力等问题,指导商业银行积极回应市场关切,多数银行在上海地区推出延期还款、调整还款计划等措施,为客户提供1个月至3个月的还款宽限期,以缓解客户还款压力。对受疫情影响的金融机构,第一时间落实总行适当提高存款准备金考核容忍度的要求,解除金融机构后顾之忧。
在货币政策工具方面,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积极运用再贴现、支农、支小再贷款、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碳减排支持工具等支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乡村振兴和绿色发展,积极配合总行加快将1000亿元再贷款投放交通物流领域,尽快落地科技创新再贷款,支持产业链供应链核心企业。
在房地产金融领域,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与上海市住建部门等加强协调,建立保障性住房项目库,定期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保障性住房支持力度。持续督促金融机构准确把握和执行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确保房地产信贷平稳有序投放。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在外汇管理政策方面,探索适当下调试点银行和企业准入门槛,稳步扩大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的主体和业务范围,并向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倾斜。研究探索对外汇资本项目高频业务,允许试点银行以具有法律效力的线上方式为企业办理试点业务,简化企业办事流程,节约企业脚底成本。在外汇局指导下,在相关区域稳妥开展更高水平的资本项目开放试点。建立企业汇率风险管理工作专班,建立与银行的常态化沟通机制,引导银行加大资源投入和内部引导,帮助企业不断建立健全汇率风险管理机制,适应汇率双向波动的市场环境。
对于其他需要长期执行的政策举措,如优化跨境业务办理流程和服务、提升投资者跨境投融资便利度、利用发达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提供便捷金融市场服务等方面,该负责人表示将深入挖掘政策潜力,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持续注入强劲动力,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