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质量的内容社区到用户看爽文的好地方,不断调整航向的知乎,能讲出跟美股市场上不一样的故事吗?
美股上市一年后,知乎拟于4月22日在港交所上市交易,公开发售价不超过每股32.06港元,此次IPO,知乎计划发行2600万股A类普通股,并且该股份全部来自早期投资者。这意味着知乎将通过不增发新股的方式,完成在港股的双重主要上市。
与二次上市的区别在于,双重主要上市的公司会同时拥有在两个上市地的同等上市地位,如果在其中一个上市地退市,并不影响在另一个上市地的上市地位。相较于二次上市,其优势是能避免和美股ADR联动,股价表现相对独立。
业内人士表示,美股市场的环境正在日益错综复杂,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二次上市比较简单明确,但却是一种不彻底的方式,知乎采用的双重上市虽然申请流程和批准工序高度复杂,但后遗症较小。
目前选用这种方式回港的仅有4家,分别来自汽车和医药行业。双重主要上市也更易被国际投资者接受,且易于被纳入港股通,为之后回A股市场三次上市奠定基础。
自去年3月美股上市以来,知乎股价就开启了长期的跌跌不休,一路从9.5美元下跌至1.83美元,市值缩水高达八成。对于知乎,眼下市净率(每股股价/每股净资产)仅有1.365倍,估值缩水至11.59亿美元,显然被严重低估。
该人士还表示,未来即使知乎选择离开美股,港股的上市也丝毫不受影响,这样的上市方式无疑是把隐患都提前解决,从长期的发展角度来说,知乎双重上市的做法无疑是非常明智的。
自2010年成立,知乎在互联网时代的红利下,在各路资本的裹挟下,从“小而美”的论坛成长为了中国最大的在线问答社区。正如“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容易二字”而言,摆在知乎面前的问题开始变得既多又杂,而所有的问题都指向了“自我造血”。
虽然有会员、商业内容解决方案、自营电商多条变现路线,也不再靠“广告”这一条腿前行,但从财报来看,知乎商业化的前景仍然不明朗。即便近年来也尝试着创新,增加了视频等形式拓展了赛道,可惜的是用户并不买账。而各种形式的商业化路线,也在逐渐蚕食知乎的护城河。
根据其2021年财报,2021年第四季度,知乎的平均移动端月活跃用户达9.96亿人,平均每月浏览人次达5亿,平均每月用户互动达3.9亿次。截至2021年12月31日,知乎的累计内容创作者达5500万人。
营收方面,2019年-2021年,知乎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71亿、13.52亿和 29.59亿元,期间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01.49%和118.86%;而收入成本则分别为3.58亿元、5.94亿元和14.05亿元,期间内同比增长率分别为65.92%和136.53%。明显2021年收入的增长速度已经赶不上成本的增长速度了。
多年给用户提供“答案”的知乎似乎仍在为自己的商业模式寻找答案。从其营收结构来看,目前知乎正在逐步调低对于广告的依赖度,而逐步培育其内容商业化解决方案业务。
数据显示,自2019-2021年间,知乎的广告业务收入占比从86.1%降至39.2%。相应地,其付费会员业务收入占比从13.1%增至22.6%,内容商业化解决方案业务收入占比从0.1%大幅增至32.9%。这也正是知乎“增收不增利”的矛盾所在。
据了解,近三年,知乎净亏损共计28亿元,经调整净亏损共计19.12亿元。其中,2019年、2020年、2021年,知乎净亏损分别为10亿元、5.18亿元、13亿元;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8.25亿元、3.38亿元、7.50亿元。
内容商业化的背面其实是知乎与内容创作者的“争利”,在建立和扩展内容生态的早期,让利成为一种必然,这也使得知乎的亏损持续加大。
对于知乎而言,或许营收结构并非硬伤,更致命的可能是知乎尚不清楚,其发展的道路到底是什么。随着头条斥资20亿元的悟空问答“惨淡”关闭,投资者或许也该思考一下,知乎究竟是实力取胜还是幸存者偏差,抑或只是必然路上仍在摸索出路的“图文巨头”。
当感性为底色的内容社区被推向资本市场,也只能着以理性的数字来说明自己的价值。在内容社区的不同阶段,估值方法通常不同。对于知乎,市场关注点主要在于收入天花板在哪?
若按其当前各业务版块的发展空间来看,中国在线内容社区广告市场规模、付费会员市场规模、整体内容商务解决方案市场规模预计到2025年将分别增长至785亿美元、139亿美元和173亿美元;而知乎目前在其中占比则分别是0.53%、1.84%和1.19%。
也就是说,即使不考虑电商、教育等其他业务,知乎所在的核心业务的市场规模将达到310亿美元,但其目前仅占市场的0.66%。显然知乎基于十几年的内容沉淀,叠加稳定的用户结构,假以时日未必不能“再造”个知乎。而此次以双重主要方式赴港,或将走出低估。
易昇证券认为,知乎的增长潜力庞大,近年已加快数据变现,但集团仍未有亏转盈迹象,加上美国挂牌股份有退市风险,新股上市后股价波动性或会较高,未必适合风险承受较小的投资者。
声明:易昇证券任何文章之观点,皆为学习交流探讨用,非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