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出行面临退市,易到用车死命维持,为何一手好牌打烂成这样?

2022-03-17 15:26:04

来源:腾讯网

截至3月15日下午四点,滴滴的收盘股价到了1.8美元,相比之前最低的时候回升了一点点,但相比上市时候的18美元,刚好跌去了十分之九。

美股有个规定,那就是一旦股票价格跌破一美元,且这种状态持续不能扭转,那公司就会有被强制退市的风险。“退市”这个曾经非常遥远的字眼,对于滴滴来说却已经是近在咫尺。

与此同时,国内网约车鼻祖易到用车也被爆出各种问题,比如“账户清零”、“强制收预付款”、“退押金排队”等等。公司发了一则声明解释这些事,但网友们的第一反应,却是易到居然还在,又多了几分唏嘘。

为什么在网约车大战中卷赢了的滴滴与卷输了的易到,同步陷入了窘境?在它们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呢?让功夫汽车带大家一起看一下。

(1)易到用车,没赶上浪潮的网约车鼻祖

易到用车成立于2010年5月,算是国内最早的网约车公司。它的创立原因也非常简单,据说与创始人周航的早年经历有关。作为天创电子和TICO品牌专业音响的老板,周航经常受到机场打车难的困扰,一等就是一两个小时,让他觉得非常不爽。

他就想,能不能有一种网上预约车的业务,专门为他们这些商务人士服务,这样大家就不用在机场灰头土脸地等出租车了。

那时候其实全球的网约车业务也就刚刚开始萌芽,国内更是一片蓝海。易到就红红火火开始了做专车业务,他们对司机的要求非常高,必须戴白手套,态度必须温和有礼,与乘客交谈非常注意尺度,甚至还会主动关注乘客对车内音乐的喜好。即使乘客打车的路径要求不合理,比如是跨市打车,司机也必须无条件接单。对于早期的易到用户来说,除了价格稍贵,体验确实是不错的。

在早期的网约车市场,易到基本上是占据了绝对的份额。按照大多数故事的发展,充满浪漫主义的创始想法,不错的发展历程,又刚好赶上了“风口”,易到应该一飞冲天才对,但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

从2015年开始,有强大背景的滴滴和快的两家巨头强势介入了网约车行业,它们发起了疯狂的价格大战。网约车起步价低过出租车,经常算完补贴打一次车只要一两块钱,对司机也是同步补贴,那时候一个月几万的司机比比皆是。大量私家车车主涌入这个行业,用户们也应接不暇,不仅纷纷下载了网约车APP,在打车的时候还往往会拿出五六个APP进行比价。

那时候易到后面的资本也非常着急,纷纷劝他们也要参加补贴大战。因为在国内这种老大和老二打架,波及老三的例子屡见不鲜。加多宝与王老吉打架,最终和其正倒霉;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大战,非常可乐消失了;当然还有360和金山打掉卡巴斯基,苹果和三星打掉诺基亚。

而易到周航的判断是,这种烧钱的方式不可能长久,对于网约车业务的发展也并无益处。他的判断对也不对,对在确实对网约车行业的发展没有好处,错在巨头们是真的能烧钱,这一轮补贴持续了一年多,直接将易到彻底边缘化了。

而且屋漏偏逢连夜雨,在易到的危机时刻,当时如日中天的乐视向易到伸来了橄榄枝。乐视入主易到之后,发起了一系列激进的活动,直接导致易到的窟窿越变越大,然后还利用易到的资质贷款,最终导致司机们拿不到钱,信用几近破裂。

再后来似乎大家已经淡忘了易到这个网约车鼻祖,此番突然被抬出来,估计大半是被人当枪使,不过也让大家惊呼它居然还活着。

(2)滴滴出行,自作孽不可活?

在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疯狂的补贴后,滴滴和快的打退了“入侵者”Uber,牢牢掌握了国内网约车市场。然后两者握手言和,成为了真正的垄断巨头。然后滴滴开始收拾好心情,对司机和乘客下手了。对乘客们涨价,其实也就是回归正常价值,毕竟不可能真的打车只要一两块,对司机们克扣,毕竟不可能让一个没多少技术含量的工种赚这么多。

于是乎曾经的屠龙勇士,给乘客们提供方便的滴滴,变成了又一只恶龙。大部分的私家车司机选择了退网,网约车乘坐体验大幅下滑,而滴滴作为最大的平台商,倒是赚得盆满泵满。

但大权在握的滴滴依然麻烦不断,2018年5月,一名空姐因为乘坐滴滴被司机杀害。随后更多的案件被爆了出来,滴滴作为一家科技公司,拥有大数据、卫星地位、云计算等各种黑科技,居然对司机的犯罪前科都不做审查,而且还经常接不到乘客的求救电话,甚至对接到的求救信息直接置若罔闻。

为了尽可能扩大业务,滴滴还收纳了大量违规的司机和车辆,这些人和车没有按照政府规定接入相关数据,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然而为了所谓的业绩,滴滴始终没有在这方面整改。

还有曾经很火爆的顺风车业务,更是成为了滋生恶性犯罪的温床,原本是互利互惠的业务,却往往潜藏着不少别有用心的人,而滴滴对此几乎没有监管,只管提成,后来顺风车业务也一度下架。

而到了去年7月份,一则关于国家网信办的安全审查公告,再度将滴滴推上了风口浪尖。彼时滴滴刚刚完成美股上市,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

滴滴在招股书中提到了自己的优势,比如在滴滴网约车中安装了具有远程信息处理能力的智能设备,同时还组建了一支人身安全“特种部队”团队,它们的团队可以在几个小时内到达国内的任何地方应对安全事件,并且还提到滴滴收集了很多用户的重要信息。

似乎就是这封招股书,给滴滴招来了调查。结果发现滴滴真正的大股东已经变成了美国Uber和日本软银,虽然不能确定这些外国资本一定会作恶,但滴滴这样掌握海量出行数据的企业被外国资本掌握,确实存在着巨大的隐患。

而这起调查,似乎就成为了滴滴衰落的起点。其实阿里也好,蔚小理也好,滴滴也罢,虽然它们是美国上市公司,但当地投资者看重的依然是它们在中国国内的市场表现。它们被统称为“中概股”,就是老外认定中国想做的事,就一定会投入精力做成,从而愿意为它们付出高额的溢价。而一旦被它们发现这些公司在国内失宠,它们在资本市场也会被迅速边缘化。

滴滴股价的大跳水,正是与此息息相关。不过它依然拥有非常大的市场,哪怕是在美股退市,只要能真正好好经营,滴滴也依然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的。

(3)写在最后

在易到最新发布的声明中,提到了一个细节,说网上盛传的提现排队人数已经涨到了3万人存在歧义且与事实不符,现实情况是之前轮候排队提现的人数远超于此,这几年经过种种努力降到了3万人。不知道为什么,看到了觉得既好笑,又有几分辛酸。曾经的网约车鼻祖,大概率没有多少机会翻身了。

至于滴滴,它本来已经走上了康庄大道,成功上市,并且有了海量的客户群,却一再作死,再度让自己陷入困境。希望它能早日捡起初心,把用户的需求与安全放在第一位,还能有机会翻身。

过去十年的网约车大战,似乎没有赢家。也许我们该回到周航最初的思路,思考一下网约车应该为怎样的客户群体服务,要做给社会增加价值的企业,而不是相反。

关键词: 滴滴出行面临退市 易到用车死命维持 为何一手好牌打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