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钟黛 编辑/ 鄢子为
两次交换要约后,禹洲集团暂时解除了流动性危机。
今年1月,禹洲集团对当月到期的两笔美元债发起交换要约,未偿还本金总额为5.82亿美元。第一次投票过后,占总金额82%的美元债达成交换要约。
对于不同意展期的债权人,禹洲发起第二次交换要约。
2月22日,禹洲集团公告第二次交换要约完成,已延长本金总额为5.56亿美元的旧票据到期日,相当于启动交换要约之前存续旧票据本金总额的约95.47%。
为应对流动性压力,禹洲已相继抵押深圳总部大楼,出售物业公司、健采公司等资产。
一系列自救动作之后,禹洲仍不能全额兑付美元债。无奈之下,它只能寻求债务展期,以时间换空间。
作为闽系房企的一员,禹洲非常重视规模增长。2017年至2020年三年内,公司销售额高速增长,实现破千亿的目标。
如今,企业陷入资金困境,禹洲老板林龙安开始重新审视战略。“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过冬策略,力保生存”,林龙安在2022年年度工作会上提出。
美元债展期
1月12日,禹洲公告,对1月到期的两笔美元优先票据发起交换要约。这两笔美元债原本的到期时间分别为1月23日和1月25日,待偿本金额分别为2.42亿美元和3.4亿美元。
8天后,禹洲称,其涉及交换要约的两笔票据获得通过,交换要约的票据金额占总金额比例达82%。
根据禹洲集团1月24日的公告来看,对于上述两笔美元债已达成交换要约的部分,禹洲已经完成发行新票据;对于未达成交换要约的部分,禹洲预期将不予支付到期的本金及利息,将继续与债权人协商,敦促其达成交换要约。
这意味着,债权人议价空间较小,即使不同意交换要约,也难以收回本金及利息。
1月31日,禹洲集团以相同的条款第二次提出交换要约。
2月22日,禹洲集团公告,占旧票据本金总额95.47%的部分,有效参与了交换要约。
禹洲的美元债兑付风险,此前已有凸显。在债务压力之下,禹洲密集抵押、出售资产,以获取流动性。
2021年12月,禹洲将深圳总部大楼抵押,获得11亿元贷款。
一个月后,该公司宣布,将旗下禹洲物业全部股本,以不高于10.6亿元的代价,转让给华润万象生活。
此前,禹洲集团的物管平台禹佳生活服务,两度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均折戟。上市融资未果,该公司选择将禹洲物业从内部拆分并出售。
2月22日,禹洲集团再度公告,拟以3.05亿港元的价格,出售其所持健采公司的85.64%股权予泰捷有限公司。
交易完成后,禹洲预期将获得约620万港元净收益。健采旗下资产包括位于九龙旭日街17号泰捷工厂大厦的若干单位及停车位。
禹洲集团称,出售上述资产,能缓解短期流动资金压力。
转向小而美
禹洲地产由林龙安在厦门创立。
林龙安原本更崇尚外资地产商的保守经营风格,但看着其他闽系房企狂突猛进,他着急了。
2017年,禹洲集团定下2020年销售破千亿的目标。此后,公司开始大手笔拿地,当年拿地规模高于前两年的总和。
为扩张规模,禹洲集团加大融资力度,尤其倚重高利率美元债。
2017年年末,禹洲集团的总借贷为275.67亿元,2018年、2019年、2020年的年末急增至436.32亿元、556.69亿元和639亿元。其中,美元债占比接近翻倍。
一位TOP 10房企集团总部投拓人士此前对《21CBR》表示,禹洲一度拿地很激进,埋下了债务隐忧。但彼时大部分房企都在追求规模的增长,“拿地找死,不拿地等死”是业界普遍的信条。只有销售规模实现增长,才能从金融机构借到更多、更便宜的钱,才有资金偿还债务、继续拿地。
2021年下半年开始,房企面临融资收紧、销售回款下滑的双重困境。一些中小型房企,难以维系高周转模式,接连寻求债务展期。
禹洲集团在1月13日的公告中坦言,短期流动性面临巨大压力,原因为常用的融资管道无法使用。
银行缩减房地产开发贷款并减少按揭贷款,开发商获得的境内资本减少;
买家担忧开发商能否完成项目,导致销售额下滑;
境外资本市场对这些境内事件的反应负面,限制了禹洲集团用以偿还到期债务的资金来源。
形势变了,越来越多的房企踩“刹车”,探索新模式。
林龙安提出,禹洲要稳扎稳打、挑灯夜行,依靠一二线核心城市布局及深耕,以“小而美”的发展路线,争取活下去。
今年2月,建业集团董事长胡葆森也公开表示,过去三年公司发展速度太快了,“快得让我们自己都有些担忧”,接下来赛道要做少,规模要做小。
一位具有三十年经验的房地产研究人士认为,房地产莺歌燕舞的时代过去了,接下来要转向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