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召开银行业金融机构人民币现金服务工作座谈会。
会议指出,社会上拒收现金现象仍有发生,个别银行机构办理现金业务意愿有所下降甚至出现停办现金业务的情形。
中新财经注意到,近期,有两家民营银行宣布将停办现金业务。
其中,辽宁振兴银行发布停办柜面和ATM现金业务的公告,从2022年3月1日起,停办柜面现金存取款、零钱兑换、残损币兑换、ATM存取款等现金业务。北京中关村银行发布关于停办现金收付业务的公告,将于2022年4月1日起停办现金收付业务。
北京中关村银行和辽宁振兴银行均为民营银行,都是在2017年成立的。之所以停办现金业务,两家银行均提到了一个原因:不断加大线上业务发展力度,集中资源提升电子银行的服务能力。
央行副行长范一飞称,总体来看,社会上不理解甚至反对的意见相对较多。根据初步排查,还有一些银行网点也停办了现金存取业务,涉及农信社、外资银行等,也包括一些国有大行。
有实体网点的银行必须办现金业务
对此,会议要求,扎实做好人民币现金存取业务,凡设有实体网点的商业银行、农信社等机构必须办理人民币现金存取业务。
范一飞称,各机构不得以业务转型升级、现金业务较少、控制成本、降低业务管理风险等为由,停办人民币现金存取业务。
这意味着,停办人民币现金存取业务,这一行为被叫停。
这释放什么信号?
这充分体现了监管部门打造良好现金流通生态的决心。
2月22日,央行发布2021年第四季度拒收人民币现金处罚情况,依法对32家拒收现金的单位及相关责任人作出经济处罚,处罚金额从1000元至10万元人民币不等。被处罚的单位包括水电、燃气、物业缴费等公共服务机构以及停车场、保险公司、连锁餐饮、医疗机构等。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向中新财经表示,人民币现金是我国法定货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从实践看,线上交易由于条件所限,在支付方式中未能支持现金收付款,大多数人可以理解。但如果更多的线下机构拒收人民币,或对现金支付采取歧视手段,将影响人民币的正常流通,也给习惯使用现金的人群带来不便。
事实上,现金需求依然旺盛。截至2021年末,我国流通中现金(M0)为9.08万亿元,同比增长7.7%,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势头,全年现金净投放6510亿元。
董希淼指出,过去一段时间,一些地区、行业的歧视现金、拒收现金和银行卡等行为,是影响老年人办理相关业务的重要因素。因此,再次强调应扎实做好人民币现金存取业务,是及时和必要的。
董希淼建议,下一步,应加快《中国人民银行法》《人民币管理条例》《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等修订工作,完善支付结算领域法制建设,明确对拒收现金等行为的处罚标准,为公众办理现金业务创造更好的环境,努力消除金融服务的“数字鸿沟”。
此外,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提高认识,不片面追求数字技术发展速度,不简单转嫁必要的服务成本,平衡好客户需求、运营成本、风险防范等关系,特别是具备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适当保留人工服务窗口,适当地提供现金收付业务。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