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中央网信办会同工信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深入推进摄像头偷窥等黑产集中治理工作,对非法利用摄像头偷窥个人隐私画面、交易隐私视频、传授偷窥偷拍技术等侵害公民个人隐私行为进行集中治理。
摄像头偷窥黑产危害甚大,重拳整治可谓势在必行。对于这一黑色产业链,人们较为熟悉的是三种违法行为。其一,利用针孔摄像头等进行非法拍摄。媒体调查发现,酒店、民宿、试衣间等地方均成为偷拍高发场所。尽管销售和使用针孔摄像头属违法行为,但在多家电商平台及社交平台上,仍然有人在暗中售卖针孔摄像头设备,外形样式也是“只有人们想不到,没有商家做不到”,让人防不胜防。其二,合法拍摄的视频遭非法盗取。如今,不少人为了方便远程照看老人、小孩动态,会在家中安装摄像头。殊不知,若安全做不到位,摄像头易被不法分子破解。有媒体报道,在部分破解摄像头群里,仅需150元就可以购买到400个摄像头ID。其三便是非法交易。前两类视频图像信息在多个渠道遭反复贩卖,对于相关人员隐私的侵害可想而知,而且也极大地破坏了网络安全环境。
整治摄像头偷窥黑产,力度上要“重”,效果上要“久”。要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在摄像头的安装和使用等方面哪些属合法、哪些为非法,明确有关各方的责任,并在此基础上,对摄像头偷窥黑产进行全链条打击。首先,要针对偷拍设备的泛滥采取有效措施,掐住源头。对于销售偷拍设备的行为要及时查处,并顺藤摸瓜挖出生产制造者,依法予以严惩,以对相关违法行为形成强有力震慑。其次,鉴于摄像头偷窥黑产各环节多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沟通等,要持续加大对互联网的监管力度,管住渠道。有关部门要强化对各电商平台及社交平台的监管,督促其履行好主体责任,及时封禁那些售卖偷拍设备的商家及交易隐私视频、传授偷窥偷拍技术的群组。最后,还要在非法视频信息的购买者及受害者方面发力,通过以案说法等方式加大宣传普法力度,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及安全防范意识。
总之,有必要加快为摄像头立规矩,为其多上几道“安全锁”。如此,方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网络安全需求,营造良好的网络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