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代理人流失加剧拖累新单价值 独代模式剑指“大代理人”获利太高

2021-11-09 13:47:00

来源:互联网

人身险行业销售人力流失仍在加剧。根据相关险企披露的最新数据,截至三季度末,中国人寿、平安寿险的个险销售人力较去年年底均减少了大约三成。代理人骤降带来的影响十分明显:险企保费增长乏力,新业务价值持续下滑。

困境面前,唯有突破。备受业界关注的突破方式之一是推行独立代理人模式,打破传统保险营销队伍的金字塔结构。其中,大家保险和信泰保险行动较早,可以算得上是第一批吃螃蟹的险企,未来或将有更多公司推出独代模式。

传统模式利益分配不合理

今年年初以来,保险代理人持续下滑,且由于行业发展持续低迷,行业人力尚未出现止跌企稳迹象。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中国人寿个险销售人力为98万,较6月底的115万减少了14.8%,较去年年底的137.8万减少了28.9%。中国平安的个人寿险销售代理人数量(人)为70.62万,较6月底的87.78万减少了17.16%,较去年年底的102.38万减少了31%。

这并非个例。相关数据显示,上半年全行业代理人同比降幅超过20%。代理人大量流失明显影响到险企保费增长。例如,中国平安表示,前三季度,其寿险及健康险业务的新业务价值为352.37亿元,同比下降17.8%,主要是因为代理人数量下滑对新业务价值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某人身险公司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行业发展陷入低谷让传统代理人模式的弊端进一步凸显。客观来看,传统代理人模式存在不少痛点,最受人诟病的是利益分配不合理,位于金字塔顶部的“大代理人”通过发展团队获得了较高间接利益,基层营销员仅拿到少量直接佣金。同时,代理人专业技能不足,准入门槛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专业技能薄弱,大进大出等问题频繁出现。此外,由于代理人缺乏明确的市场主体地位,加上销售误导和产品错配导致的理赔低效,保险代理人社会形象不佳,还常被误解甚至歧视。

保险代理人数量何时能止跌企稳?兴业证券分析师孙寅认为,当前代理人队伍规模或已到达阶段性底部,下阶段各上市险企将在稳规模基础上加强优增和培优,推进队伍结构升级。不过,从全行业看,代理人何时止跌企稳、提升质量还有待观察。

打造“高产能+高收入”代理人

纵然发展遇到瓶颈,代理人渠道依然是人身险业务最主要的渠道之一,尤其是对于长期保障型业务而言。不过,代理人渠道不能再延续过去大干快上、大进大出的模式,必须进行变革。而推进独立代理人模式的发展,便是谋求变革的途径之一。

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是指与保险公司直接签订委托代理合同,自主独立开展保险销售的保险销售从业人员。

推进独立代理人模式,大家保险试水较早。对于该模式的优势,大家保险相关负责人认为,其核心优势在于打破了传统的架构,对利益分配进行了全新的权衡,有助于提升代理人收入,推动保险代理人向专业化、职业化、精英化转型,进而改善行业形象、促进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从实践来看,今年8月份,大家保险庞月晗专属代理店在深圳注册,正式完成从个人到个体工商户的转变,意味着该公司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模式探索实现质的突破。大家保险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其独立代理人月人均产能达2.74万元,前三季度,其个险代理人队伍人均月收入达8801元,远高于行业代理人三四千元的平均收入,高收入也是稳定营销员队伍的重要因素。在实践中,大家保险还打造了一批独代保险事务所,队伍整体呈现高素质、年轻化特征。

信泰保险也是推行独立代理人模式的先行者之一。今年8月份,信泰保险独立代理人郭华香的鑫汇专属代理店在深圳完成注册,截至11月5日,该公司独立代理人累计面试通过50人,入职到岗25人。“信泰保险独立代理人不以团队大规模引进为主,主要招募具有优秀品质的绩优个人,短期内人数不会激增。”信泰保险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从实践来看,通过优增优引的整体推动,有效提升了独立代理人的人均产能,目前已上岗的独立代理人人均产能是传统团队产能的4倍-5倍。

信泰人寿表示,独立代理人招募主要做高标准、严要求的绩优个人引进,优秀人员的招募,需反复沟通跟进,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同时,如何维持保险公司对独立代理人的吸引力,保持队伍的稳定,如何提升独代的综合素质,如何完善产品和服务体系,也都是险企推行独代模式需要解答的问题。

对于独代模式,对外经贸大学中国保险创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江崇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该模式还处于政策过渡期以及险企的尝试期,从全行业看,独代模式的发展会受到传统体制及利益机制的影响,但着眼未来,独立代理人模式的发展将是大势所趋。

关键词: 代理人 保险 流失 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