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监管不断加强,本轮黑色系商品极端行情似乎准备宣告结束。近日,《证券日报》记者通过多方调查发现,自10月19日以来,在本轮黑色系商品持续大跌背景下,多数期货公司出现投资者穿仓情况,投资者穿仓资金从百余元至百万元不等,但也不乏有投资者在短短十几个交易日内净赚几千万元。
《证券日报》记者从多家机构处获悉,此次穿仓投资行为相较以往有明显改善:一方面,投资者理性对待,及时追加保证金;另一方面,积极与期货公司协商解决问题。
事实上,在此次穿仓行为中,期货交易所和期货公司起到了很好的弥补作用,但也有部分期货公司在风险控制措施上稍显不足,甚至出现投资者“失联”情况。
有公司穿仓者达十余人
穿仓是指客户账户里可用资金为负值的风险状况,即客户不仅将账户里的保证金全部亏掉,而且还倒欠期货公司;爆仓则指投资者在极端市场行情中,本金近乎损失殆尽的情况。因此,穿仓所表示的严重程度要远远大于爆仓。而二者的区别在于爆仓不一定会穿仓,而穿仓则一定会爆仓。
记者了解到,在期货公司严格实行当日无负债结算制度情况下,穿仓事件并不常见,但也会发生,尤其是在行情剧烈波动情况下,客户持仓被封在停板上,即便在强平情况下也无法快速出逃,若下一交易日再次遇到封于跌停行情,则会较大可能出现穿仓现象。
在这轮黑色系商品普跌行情中,期货公司普遍出现投资者穿仓现象。北京一位期货营业部总经理对《证券日报》记者介绍,本轮黑色系商品出现的第三个跌停板就有客户穿仓出现。“这位客户也是一位资深交易者,长期专注于黑色系商品的投资,此前手中闲置的资金本想用于购买理财产品,但基于常年从事相关现货采购业务和投资经验考虑,将手中所有闲置资金押注本轮黑色系商品,结果方向作反了,出现了穿仓的情况。”
另有期货公司高管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公司大部分客户以农产品期货投资为主,但也有对黑色系商品交易的客户,与其他公司情况相似,也出现了穿仓情况。
记者从华中地区某期货公司高管处了解到,该公司自10月19日以来,已经出现了十余个客户穿仓现象,合计穿仓资金在30万元左右。“某客户穿仓十几万元,且无能力追加保证金,后与公司协商,通过分期付款方式每个月还款1万多元。”
由于双向交易机制,在本轮下跌行情中,多头黑色系商品投资者时有穿仓,然而机会与风险并存,对于空头来说,则是收益颇丰。
一位不愿具名的期货公司高管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有客户坚持做空,在最近的十几个交易日里,合计赚取几千万元。
有投资者玩“失联”
自10月19日以来,黑色系商品“三兄弟”联袂大跌,部分品种更是出现连续跌停的极端行情,这也是投资者无法出逃的原因。虽然最终导致穿仓现象,但风险控制体系也为投资者起到了保护作用。
“我们在交易所发布提高保证金比例、限制交易量和调整涨跌幅度的通知前,已经意识到风险,并通知投资者做好相应风险应对准备。”北京某期货公司首席风险官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这也是严格按照公司风险管理办法采取措施,例如在提高保证金方面,公司依据当日结算剩余资金,电话通知客户在次日开市前追加保证金;在收到交易所相关调整通知后,在原有基础上追加3到10个百分点,要求投资者提前将交易资金入账。“在这种情况下,多数投资者意识到风险,通过减仓、平仓或改变交易方向等方式,规避风险,保证收益。虽然也有穿仓现象发生,但整体来看,风险还在可控范围内。”
一般来说,投资者出现穿仓情况后,期货公司会提前为投资者垫付,直到投资者能够平仓或追加保证金。如果投资者不还款怎么办?
对此,多位期货公司高管表示,目前,“赖账”情况鲜少发生,当前投资者理念相对成熟,在遇到此类情况后,均能够与期货公司协商解决,最坏的结果也是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偿还,通过司法途径解决的案例少之又少。
本轮黑色系商品极端行情出现时,多数期货公司都能够起到监督管理和帮助解决问题的作用,但也有公司表现稍显不足。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杭州某期货公司长期对黑色系商品持仓和成交偏高,在本轮极端行情中,出现穿仓的客户较多,公司客服虽然及时要求投资者追加保证金,但效果一般。“数个跌停板后,客户玩起‘失联’,充分反映公司在风险控制方面未有前期准备,以至出现穿仓情况,客户一时间无法接受便躲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期货公司所缴纳的保障基金比例与分类评级呈负相关,即评级越高的期货公司所缴纳的基金比例越低。据《关于期货交易所、期货公司缴纳期货投资者保障基金有关事项的规定》显示,AAA级期货公司所缴纳的保障基金是代理交易额的亿分之五,目前,全行业尚未有期货公司能够符合此项标准;AA级缴纳比例为亿分之五点五;A级缴纳比例为亿分之六;D类缴纳比例为亿分之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