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23日消息(记者吕红桥)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由中国电力国际发展有限公司等联合主办的“建设世界一流低碳企业”发展论坛23日举行,多位专家就能源形势和碳达峰碳中和实现路径发表看法。当前,我国在积极发展新能源的同时,如何看待传统化石能源?在迈向“双碳”目标的过程中,要做哪些准备,注意哪些问题?
今年以来,全球能源价格暴涨。亚洲天然气价格一年之内暴涨600%,欧洲天然气价格则上涨到去年5月份低点的10倍以上。我国环渤海5500大卡动力煤价格与2月份低点相比,短短8个月时间涨幅超过300%。传统化石能源涨价,是否会影响我国碳达峰碳中和进程?如何看待这些传统化石能源的作用?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高级顾问李俊峰在论坛上说,目前我国正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但同时一定要发挥好化石能源的托底作用,维护电力安全。“比如说,我们在做研究,如果实现碳中和的时候我们中国大概需要15万亿千瓦时的发电量。我们能不能用20%左右也就是3万亿千瓦时的电量,在出现了极端的情况时,维持我们的经济正常运行。用什么来保障?到底是用煤,用天然气,还是用储氢的方式大规模地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的企业必须做研究做准备。”
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政认为,在能源转型过程中,把握好新能源发展与传统化石能源转型的配合与节奏是关键所在。他建议逐渐转变传统化石能源的功能。
李政说:“传统化石能源在长期发挥主体能源作用的同时,需要逐渐转变功能,由出力又出量,向出力少出量,到最后出力尽量不出量的方向转变,把工作重担逐步移交,发挥为可再生能源保驾护航的‘压舱石’和‘定盘星’作用。”
中国乡村振兴50人论坛成员任铁民注意到,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主要在广大农村地区布局建设,而农村目前正在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他认为,可以把能源转型、“双碳”目标和乡村振兴这三者结合起来。推动土地空间多层次利用,实现多产业共生和多方共赢。“比如说光伏既可以是发电系统,同时又可以是一个建筑的屋顶。未来可能中国农村的多角度融合是什么?就是企业既可以是一个发电企业,同时它也可以是一个农业企业,可以是个工业企业,甚至是一个学校,这是多角度、多角色融合的问题。在这种特征下,我觉得未来的发展最重要的是要避免单一产业思维、单一产业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