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随着全球通胀的快速回归,美联储实施持续的超宽松货币政策带来的负面外溢效应再度引发各方的关注。美元流动性的泛滥,让国际社会再次掀起建立多极化货币秩序的讨论,以应对美元“霸权”地位带来的负面影响。目前,如何逃离“美元陷阱”已经成为各国面临的新挑战,不少国家已经开始加速推进外汇储备的多元化和大宗商品交易的非美元化。
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使得美元的“霸权”地位由此确立。后来虽然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美元不再和黄金挂钩,但是美元石油经济体系诞生,美元继续主宰世界经济。70多年以来,美元作为世界货币,肩负着国际贸易结算的重要作用,但这也使得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外溢性大大增强。新冠肺炎疫情下,美联储通过极其宽松的货币政策救市,其实也是把本国调整的成本转移给其他国家。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在经历疫情带来的冲击后,在美联储的“开闸放水”后再度迎来新一轮短期资本流入、本币升值、资产价格上升与杠杆率攀升。而随着最终全球金融大调整的到来,新兴市场经济体将会重新面临短期资本外流、本币贬值、资产价格下降与快速去杠杆。在金融市场的繁荣与衰退之间,美元的“霸权”地位无疑加剧了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系统性风险。
此外,美元也是美国对他国实施制裁的重要武器。目前,全球超过一半的跨境债务以美元计价。在各国央行的储备中,美元占三分之二,这让美联储对全球大部分的商业活动都拥有了强大影响力。以全球结算体系为例,目前各国银行普遍使用SWIFT,该系统虽然是一个国际银行间非营利性的国际合作组织,管理者声称自身在政治上是中立的,但实际上依仗美元“霸权”地位,SWIFT体系已日益沦为美国操控的“傀儡”。鉴于SWIFT系统在国际银行间跨境汇兑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它经常被美国用来解决各种政治问题,强制利用SWIFT体系对他国进行制裁,要求SWIFT封锁、限制受制裁国的美元交易。随着美国肆意行使制裁“大棒”打压战略对手,推行单边主义以及绑架全球经济,美元也作为日益扰乱全球经济秩序的顽疾而被各国政府重视。
近期,美国再度以俄罗斯干涉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为由,宣布对俄罗斯制裁加码,威胁将俄罗斯踢出SWIFT系统。这也使得俄罗斯在“去美元化”上更进一步。据悉,俄罗斯准备出台刺激措施,将外汇流动性转移至欧元。同时,俄罗斯方面强调,已就“切断SWIFT结算机制”做好准备。俄罗斯总统普京直言,美国激进的经济制裁手段将在无意中加速“去美元化”的进程。俄罗斯央行在过去几年内一直在减少其美元资产的持有量,就在5月,俄罗斯以美元支付的出口额占比首次低于50%。
而这并不是俄罗斯一个国家的单边行动。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显示,2020年第四季度,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重为59.02%,连续第3个季度下滑,创25年以来最低水平。2001年,美元占比达到近73%,下降的趋势非常明显。这是由于各国央行在国际交易中使用的其他货币对美元形成竞争,美元在全球经济中的作用正在下降。如果央行储备的货币构成变化足够大,那么外汇和债券市场将受到影响。
即使是美国的老牌盟友——欧洲也发出了加速欧元国际化、减轻对美元依赖的声音。今年年初,欧盟委员会通过《促进欧盟经济和金融体系更加开放、强劲和具有韧性》的政策文件,表示欧盟将采取综合措施提振欧元的全球地位、加强欧盟的经济金融体系建设。欧盟这一发声,矛头直指美元“霸权”。这同近年来其受到特朗普政府实施单边主义、对伊朗等国制裁以及美元波动带来的金融市场不稳定等负面因素密切相关。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瓦尔季斯·东布罗夫斯基斯表示,为了阻止具有冲突性的地缘政治格局形成,需要提前为欧洲未来的发展作出部署,对第三方国家进行适当防卫,这使得加强欧元的国际作用至关重要。
目前,许多国家都开始着手推进多极化货币秩序的建立。“去美元化”进程中,不同国家之间以本国或双边货币支付的需求正在增加。印尼、马来西亚与泰国此前宣布在三国贸易结算中采用非美元货币或者本币化交易。英、法、德等国设立“贸易互换支持工具”(INSTEX)以绕过美元结算,促进欧盟与伊朗的交易,INSTEX已于2019年1月启动,还包括比利时、丹麦、芬兰、荷兰和瑞典等成员国。近些年,人民币作为跨境交易结算货币的占比也越来越高。中国银行发布的《2020年度人民币国际化白皮书》显示,去年中国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同比增幅高达44%,总规模超过28万亿元。尽管目前,美元的地位依旧难以撼动,但可以预见的是,未来,通过逐步减持美元资产、签订双边货币互换, 多极化的货币秩序将打破美元“一家独大”的局面,全球“去美元化”进程正在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