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正在从疫情中恢复之下,美国激进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正在引发越来越多的通胀担忧。下周6月16日,美联储将召开6月议息会议,并将在会议后发布最新的经济预测。3月,美联储多数决策者都预计在2023年年底之前美联储不会将利率从当前接近零的水平上调。但最新公布的多项数据显示,美国通胀率一直在稳步攀升,从木材、水泥、玉米,再到尿片、卫生纸,价格不断上涨。美国5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将于本周四公布,经济学家预计,5月CPI年率为增长4.7%,相比4月的4.2%将进一步上升。在现实情况可能比美联储的模型更严峻的情况下,投资者更难以判断通胀将何时达到美联储官员调整政策的时点。因此,下周美联储将对缩减资产购买节奏的讨论以及潜在的缩减时间规划表发出怎样的信号,或将成为全球市场的关注焦点。
毋庸置疑,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指引对于美国经济前景来说至关重要。如果美联储应对通胀不力,美国经济复苏可能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况。最新数据显示,与4月美国CPI相似的是,美国4月PCE物价指数同比升3.6%,超过预期的3.5%和前值2.3%,创2008年以来最快增速,远高于美联储的官方通胀目标2%。但美联储多位官员表示,在看到经济增长“进一步取得实质性进展”之前,美联储不会提高利率或缩减其资产购买计划。目前,他们离“实现这些目标”还很远。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华尔街多位经济学家以及美联储前主席和现任美国财长耶伦都异口同声地表示,短缺和由之引发的通胀都是“暂时的”。
然而,最新公布的经济褐皮书显示,在各个联储地区,企业所需的所有东西都在涨价,而这些企业已打算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美国为了刺激疫情下的经济复苏,在货币和财政政策方面表现地极为激进。5月28日,美国总统拜登提出的第一份预算案要求联邦政府在2022财年支出6万亿美元,到2031年将总支出增加到8.2万亿美元。与此同时,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的多数成员预计,利率将保持在接近零的水平,直至2023年年底。
拜登激进的财政政策加之美联储的超级货币宽松立场,是否会导致美国在应对通胀问题上反映过慢,从而打击美国经济复苏,已经引发了各界广泛的讨论和争议。美联储和华尔街的预想是,美国通胀上升可能既温又是暂时的,这将对美国复苏带来极大助力。美联储预计最佳路径是,适当的保持联邦基金利率在目前的零利率水平,“直到通货膨胀率已达到2%,且劳动力市场状况已达到与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一致的评估充分就业水平”,此时将是退出宽松政策的时点。但美国通胀走势是否会如美联储预期的平缓而暂时?一旦美国通胀失控,到时候美联储可能会不得不大幅加息,这将会导致美国经济再度陷入严重衰退。
德意志银行最新发布的报告认为,美国可能会走上上世纪70年代的老路。在那十年中,美国通胀平均接近7%,在一些年份,通胀率甚至高达14.93%。当时的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为了压制通胀,采取了大幅加息的手段,食品和能源价格的飙升最终以价格管制的形式结束。一系列举措最终触发了经济衰退。德意志银行的观点并非是杞人忧天。目前,美国国会已经批准了超过5万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措施,通过每月的资产购买,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几乎翻了一倍,目前略低于8万亿美元。美联储和美国政府如此协调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产出高于潜在水平,这种叠加效应看上去还将持续较长时间。上世纪70年代曾在美联储工作的斯蒂芬·罗奇表示,当时美联储主席阿瑟·伯恩斯将“通胀魔鬼从瓶子里放了出来”,如果这种情形重演,考虑到紧缩政策与控制通胀之间不可避免的滞后效应,所有人都将付出高昂的代价。风险在于,即使通胀只存在几个月,也非常难控制,特别是在如此庞大的经济刺激政策之下。
对于新兴经济体和世界经济来说,如果美联储对通胀反映太慢,这也会带来巨大伤害。世界银行在6月的《全球经济展望》中表示,世界经济正在经历强劲但有差异的复苏。复苏的主要原因是疫苗方案的成功。出现分歧的主要原因是疫苗方案的局限性。世界经济的某些部分可能会变得太热,而另一些部分则会变得太冷。对此,各国需保持警惕。高收入国家相对成功的原因在于其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扩张及其疫苗推广的规模。新兴和发展中国家在这些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前者。高收入国家的量化宽松政策平均占GDP的比重高达15%,而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仅为3%。高收入国家的财政支持平均占GDP力度为17%,而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仅为5%。即便如此,仍有一半的低收入国家陷入债务危机。世界银行行长戴维·马尔帕斯表示,“疫情不仅在一代人时间里首次逆转了全球减贫工作取得的成果,而且加深了数百万人面临的粮食不安全和粮食价格上涨的挑战”。经济学家表示,若未来美通胀失控,美联储陡然且过快加息,可能会给“债务沉重的世界经济造成严重破坏”,特别是在新兴经济体无法负担更高的融资成本时,可能会进一步触发金融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