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6月4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4072元,调降261点。
自4月以来,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直至6月1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迎来6连升,不断刷新2018年5月以来汇率高点纪录,最高升至6.3572。随后的三个交易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连续回贬,升值趋势“降温”,单边升值预期正趋于减弱。
除了强调汇率双向波动是常态、避免偏离风险中性的“炒汇”行为等提示外,央行、外汇局近日接连放出大招。为加强金融机构外汇流动性管理,央行于5月31日宣布上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外汇存款准备金率是央行应对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手段之一,最近一次调整是在2007年,由4%上调至5%。此后,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一直保持不变,直到此次上调。
随后,6月2日,外汇局启动新一轮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额度发放,共向17家机构发放QDII额度103亿美元,这也是有史以来单次或单月批准额度最多的一次。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认为,这些举措体现了相关部门围绕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的目标,以及采取增加汇率弹性、有序扩大金融市场双向开放的外汇政策组合拳思路。
监管层出手对市场形成强大的警示和纠偏效应,使人民币汇率回到理性通道中来。人民币汇率接下来的行情将如何走?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未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仍将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双向波动,有望维持在6.3至6.7区间。
值得关注的是,近日召开的全国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第七次工作会议再次喊话汇率,表示未来影响汇率的市场因素和政策因素很多,人民币既可能升值,也可能贬值。会议发出警告,提醒企业要树立“风险中性”理念,避免偏离风险中性的“炒汇”行为,不要赌人民币汇率升值或贬值,久赌必输。
不过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业内同样提示需警惕人民币汇率贬值风险。《金融时报》近日发布评论员文章称,未来可能推动人民币贬值的四大因素不能忽视,包括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国经济强劲复苏带动美元走强、全球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和供给能力恢复、全球避险情绪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