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我国外贸继续保持年初以来的高景气度,出口情况超出市场普遍预期。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以美元计价,4月出口同比32.3%,进口同比43.1%,贸易顺差428.6亿美元。继去年6月起,我国外贸进出口连续11个月实现正增长,与2019年同期相比,今年前4个月的进出口增速高达21.8%,这意味着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稳外贸政策措施有力有效。
出口超预期印证全球贸易共振
分析出口数据超预期背后的原因,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指出,4月出口大超预期,是海外需求旺盛和订单缓慢回流共同作用的结果,东盟对中国出口的拉动显著抬升。
据摩根大通数据,4月全球综合PMI为56.3,这是2011年3月以来的新高,也反映出全球经济正在逐渐复苏。
对此,国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熊园也表示,刨除基数效应,外需改善、全球贸易共振仍是主因,新兴市场是主要拉动力。他分析,此前市场低估了外需回暖对出口的拉动,也高估了海外生产恢复对出口的拖累,再加上我国出口结构优势明显,符合疫情期间的市场需求,这些因素共同合力抬升了出口景气度。
数据还显示,从国别看,我国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同比,和3月增速相比出现分化。美国、欧盟和日本这三个发达经济体对中国出口同比的拉动,从3月的14.0个百分点,大幅下滑到4月的8.9个百分点。中国对东盟的出口同比从3月的14.4%提高到42.2%,其对中国出口同比的拉动,从3月的2.6个百分点提高至6.1个百分点。
瑞银投资银行亚洲经济研究主管、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认为,4月对G3经济体出口同比增速回落,对欧美出口均放缓,去年同期基数较高是主要拖累。事实上,4月对G3经济体出口较2019年同期增长36%,出口动能依然比较稳健。
她表示,受益于去年同期基数较低,4月对东盟、韩国,以及巴西、俄罗斯、印度出口同比增速均有所加快。其中,对印度出口同比增速跃升至144%,除了因为去年同期基数较低,也反映了其对防疫物资的需求强劲,总体说来,我国出口形势可以说是对发达经济体出口稳健,对新兴经济体出口提速。
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高涨驱动进口维持高增长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4月进口超预期与大宗商品价格高涨有关。
对此,汪涛表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推高了4月进口额,尤其是原油,进口额同比增长73%,铁矿石和铜矿石的进口额和进口量虽有所走弱,但仍高于2019年4月水平。此外,机床和钢材进口同比增速维持30%左右稳健增长,也反映国内企业资本开支可能持续回暖。
事实上,今年以来,我国制造业PMI保持在扩张区间,拉动能源资源、原材料和零配件等进口需求,1月至4月,原油、铁矿砂、集成电路进口量分别增长7.2%、6.7%和30.8%。部分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大豆、铁矿砂、铜矿砂进口均价分别提高15.5%、58.8%和32.9%,价格因素合计拉高整体进口增速4.2个百分点。
中国民生银行宏观研究员伊楠认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供需错配引发的通胀预期,以及主要国家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推升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4月CRB现货指数均值518.14,同比涨幅45.95%,再创疫情以来新高。
此外,钟正生也表示,从数据看,除了原油外,汽车和汽车底盘对进口同比的拉动,从0.8%提高至2.5%,可能原因是国内汽车厂家缺芯片影响生产,终端消费加大了对进口汽车的购买。
短期看外贸仍有韧度
对于未来一段时间外贸预期,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表示,全球疫情完全缓和仍需较长时间,我国稳定的供应链仍具备竞争力,短期看出口形势依然较为乐观。
不过,伍超明也指出,尽管中国出口超预期增长,但原材料价格上涨、国际运价居高不下、人民币汇率水平较高,都对外贸企业盈利产生不利影响,因而要客观看待出口高增长现象。长期看,国际政经关系严峻复杂,中国出口仍面临一定不确定性。
汪涛也表示,今年全球的疫苗接种进展可能将决定全球需求复苏的节奏和幅度,因而也是影响今年中国出口增速最重要的变量。她表示,按目前的接种速度推算,到年底发达经济体可以实现超过90%的人口接种,发展中经济体仅能完成30%左右的人口接种。这意味着在2021年中国应能维持一定供应链和产能的比较优势,因此也有望保持一定额外的市场份额;不过中国因率先走出疫情而获得的额外全球市场份额可能已在2020年二季度见顶。
“整体而言,我们依然预计全年出口增长16%,不过随着去年基数的抬升,下半年出口增速可能放缓到个位数,年底可能则放缓到0%左右。”汪涛说。
钟正生认为,预计上半年中国的出口仍有韧度,下半年随着欧美经济复苏渐近高点、非发达国家疫苗接种逐步推进,出口回落的压力可能有明显体现。而进口则因中国经济依然坚韧、大宗商品价格还处在高位和去年的低基数,二季度同比读数还有上升空间。
此外,多位专家在谈及外需红火时,仍频频提及亮眼成绩单背后的隐忧。
其中,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指出,当前中国工业产销两旺是因为外需弥补国内供需错配的缺口。国内最终消费需求较上年有所好转,一季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3.4%,但恢复仍不充分,一季度工业企业产销率为97.7%,也较2019年同期低了0.5个百分点。此外,18个工业行业中,有10个行业存在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其中,“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食品制造业”等行业产能利用率都低于75%。
因此,管涛认为,要居安思危,抓住当前内外需复苏错位的时间窗口,推动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不仅要精准实施宏观政策,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同时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制造业和民间投资尽快恢复,以城乡居民收入普遍增长支撑内需持续扩大,推动经济增长动力由外需向内需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