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中国农业已进入品牌时代。2021中国品牌日系列活动“乡村振兴与农业品牌建设论坛”8日在沪举办,与会嘉宾们认为,我国农业品牌建设起步较晚,从“卖产品”到“卖品牌”的转变迫在眉睫,同时农业品牌建设也要着力数字改革,做好品牌升级。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品牌塑造和推广迎来新的历史性机遇,品牌化建设不仅将提升农业产业和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而且也将推动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和品牌强国转变。
加强农业品牌建设正当其时
品牌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驱动力。乡村振兴战略为中国农业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机遇,加强农业品牌建设正当其时。
新华社党组成员、秘书长宫喜祥表示,品牌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农业品牌的创建更因其产业的特殊性更加不易,不仅需要企业自身不断努力,更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共同参与、共同助力。
国内有不少优秀的农业品牌建设案例可以为全国农业品牌建设提供借鉴。以贵州为例,近年来,贵州立足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将茶叶、美酒等优势产业整合提升,推出了一批高质量的黔系列品牌,成为多彩贵州的一张亮丽名片,有力提升了贵州民族文化与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实现了民族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双促进双提升,成为了贵州经济新的增长点。
乡村振兴产业为要,产业升级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金禾天润是一家专业从事果业全产业链生产经营的现代农业企业,短短两年时间,通过组建产业联盟,在国内外已投资建设以樱桃、葡萄为主导产业的10余个大型农业综合体项目,成为国内设施樱桃和设施葡萄产业的头部企业。
金禾天润农业科技集团董事长曾琦表示,金禾天润品牌探索成功的核心模式,在产业方面,主要是围绕产业链微笑曲线两端,一端加大科研投入占领种业制高点,一端强化品牌营销,通过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在金融方面,公司近期与山东省新旧动能转化中心等发起设立上合农业(青岛)产业基金,基金总规模100亿元,将为金禾天润未来的品牌化之路插上金融的翅膀。
具体来看,围绕产业链,向上游延伸,建立高标准的种子研发和无毒组培中心,解决种业卡脖子的问题;向下游延伸,建设分拣预冷气调包装及冷链物流中心和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推动农产品向商品的转变;横向衔接,打造乡村振兴学院和文旅集散地,挖掘农业的生态功能。通过标准化建设,将初级农产品向商品转变,通过品牌赋能,使商品向优质商品跨越,实现优质优价,反哺农民。
中国人民大学品牌农业课题组组长、首席专家娄向鹏表示,乡村振兴的抓手是产业兴旺,而产业兴旺的抓手是品牌强盛,只有通过品牌化的产品、品牌化的服务和市场发生交换,才能够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用数字技术助力农业品牌塑造
“中国蔬菜之乡”寿光是全国重要的蔬菜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寿光市委副书记、市长李鹏表示,质量是品牌打造的生命线,近年来,寿光以智能管控为抓手,强化寿光蔬菜品牌的质量保障。
据悉,寿光开发了农业智慧监管平台,划分了28个监管网格,配备了56名专职监管员,将全市每一个蔬菜大棚、每一个批发市场、每一家农资门店全部纳入监管,实现了蔬菜生产全链条追溯、全流程监控。质量服务“一张网”、分析预警“一张图”,构建起了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的全产业链监管服务体系。同时,广泛推广智能化生产装备,加快推动蔬菜生产迈向精准化、智能化。目前,自动温控、智能雾化器、水肥一体机等设备已成为寿光蔬菜大棚的“标配”,越来越多的寿光农民应用物联网技术管理蔬菜,全市蔬菜大棚物联网应用率达到80%以上。
“安吉白茶”的世界知名度正不断提升,这里面也有不少“科技含量”。据悉,安吉全面启用了大数据交易平台,将原有茶园用工管理、农产品追溯等平台基于区块链技术整合在了一起,确保原产地安吉白茶总量可控、交易可查、品质可溯。这给农产品品牌带来了真金白银的好处,安吉“宋茗白茶”公司因上链后实现了产品原产地全程可追溯,同品质茶叶价格较去年上涨约10%,仅此一项就为企业增收了2000万元。
四川广汉2019年6月入选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但却面临如何从传统的粮油产区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以及创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核心难题。基于京东的智能农业产业操作系统,一年多时间里,广汉实现了当地22个品牌、112个产品、超过8000万元以上的销量增加。“广汉特产”这个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从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销量提升46倍。
京东科技集团数字城市群高级总监严荣锋表示,在数字技术助力农业品牌塑造方面,未来京东会从两个层面推动,一是以贸易流通为核心的智能供应链体系,助力农业农民实现产销联动和智能供应链优化。二是AI+大数据,助力地方政府和农民解决种什么怎么种,卖什么怎么卖的问题。
蚂蚁集团智能科技事业群副总裁李杰力表示,中国的农业呈现出了一种独具特色的现代化,那就是数字化,其中区块链技术正在成为乡村振兴的数字新动能。
以品牌为纽带 三产融合促升级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石。 我国核桃总种植面积和总产量都居全球第一,但核桃产业的问题非常突出。有些小作坊通过传统压榨技术榨取核桃油,但出油率低,质量标准也达不到国家标准,这导致核桃的加工产品难以规模化生产供应。云南东方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余思远表示,只有打通从种植、加工到消费的闭环,形成三产促二产、 二产补一产的良性循环,才能保证核桃产业持续发展。据悉,该公司在云南省大理自治州漾濞县尝试了核桃产业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对县域核桃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初步探索。通过品牌建设及产品创新,2020年实现核桃系列产品销售额近2亿元。
好品牌是创出来的。2019年至2020年,吉林大米连续两年荣登“中国粮油影响力区域公用品牌”榜首,并入选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成为吉林农业“第一品牌”,是闪亮的“白金名片”。吉林大米是如何从众多的大米品牌从脱颖而出的呢?
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二级巡视员张长城表示,为了提高大米优质品率,增加优质粮食供给,依托吉林大米联盟核心企业,向上延伸推进基地建设,向下延伸拓展营销渠道,以品牌为纽带,将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要素紧密地连接起来,有效地促进了一二三产融合。涌现出了以秀美稻田为依托,集休闲观光、文旅娱乐、农事节庆于一体的新型农业综合体,也吸引了一大批返乡创业的“新农人“,它们成为乡村振兴的着力点和主力军。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广告与传媒经济系教授林升栋指出,农业品牌建设是质量兴农的体现,是带动乡村产业发展的根本抓手,也是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金钥匙。作为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标志,农业品牌化是中国农业转型升级不可逾越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