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太原4月28日电 (高瑞峰 杨静)“有选择的‘请进来’与有章法的‘走出去’,高等财经教育要主动融入世界高等教育体系。”28日,第十二届中国高等财经教育校长论坛于山西太原举行,全国75所高校的校长及财经专家260余人,探讨新形势下高等财经教育发展路径。
当下,世界步入新发展阶段,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如何在更广领域、更高水平上实现高等财经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已成为高等财经教育不可回避的命题。
“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学科的影响,目前,财经类高校在财经方面的优势被稀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夏文斌说,财经类高校必须进一步加强学科的交叉和资源的融合,通过产、学、研、政一体化推进,形成竞争新优势。
山西财经大学校长刘维奇表示,财经类高校要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协同体系,健全与政府、企业常态化、制度化互动机制,以促进多元要素集聚的融合创新,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支撑。
2020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4.4%,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社会人才更为丰富。同时,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对财经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孙国辉表示,新技术对商业形态、金融范式、商务规则等带来冲击,加之当前新型国际关系的形成,如何把对学生的培养,从知识传授转变为智慧启迪、能力提升、价值塑造,对整个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挑战。
对此,天津财经大学校长刘金兰基于学情调查数据,分享了新时代高等财经教育的改革与实践;广东财经大学校长于海峰以“智能时代新财经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为题,讲述了智能时代对财经教育的影响,及智能时代“新财经”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
此外,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长付志峰从“衡量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指标”“首经贸改革的具体措施”两方面,分享了该校在发展过程中的思考和实践;江西财经大学校长邓辉分享了该校打造产教融合特区、引领学校转型发展的实践;河北经贸大学党委书记董兆伟分享了财经教育改革背景下交叉学科研究团队的建设思路等内容。
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长范海林提出,面对信息化新挑战,要改变教育思维,避免专业建设的“多老窄”,做好“准精融”;精准识别学生潜力特长,培育学生成长成才。刘维奇表示,要建立更广泛的对外开放体系,推进与世界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的实质性合作,以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财经人才,形成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