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5%——
工业经济持续稳定恢复(锐财经)
4月20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黄利斌介绍2021年一季度工业通信业发展情况。一季度,工业经济恢复态势良好,数字经济加快发展,高质量发展动能不断增强。“总体看,主要经济指标符合预期目标,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主要指标明显回升
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从宏观数据看,一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5%,2年平均增速6.8%,环比增长2.01%;工业产能利用率达到77.2%,为2013年以来同期的最高值。工业生产总体基本恢复到疫情前正常水平。从企业的切身感受看,前2个月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79倍,2年平均增幅达到31.2%,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增强。从市场信心和预期看,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9%,比上月上升1.3个百分点,已连续13个月保持在荣枯线之上。
经济恢复的平衡型和内生性不断增强。随着经济持续稳定恢复,主要行业陆续摆脱疫情影响,复苏面不断扩大。一季度41个大类工业行业中有40个实现了同比增长,与2019年同期相比也有35个行业实现了增长,行业增长面达到85.4%。国内外需求稳步回升,消费潜能持续释放,工业品出口保持快速增长,制造业投资有所恢复,工业增长逐渐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新动能加快培育发展壮大。新产业新产品增势强劲,一季度规上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31.2%和39.9%,2年平均增速分别达到12.3%和9.7%,均快于整体制造业水平。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41.6%,2年平均增速达到10.7%,明显高于整体制造业水平。智能低碳产品产量快速增长,一季度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等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1倍和1.1倍。同时,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直播带货、远程办公、在线诊疗等新模式发展向好,线上线下融合提速。
总体看,一季度工业经济呈现稳定恢复、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的“三稳”态势。
工业互联网加速普及
近年来,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互联网由消费生产领域向工业、生产领域加速拓展。同时,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加速兴起,两者形成了历史性交汇。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长赵志国指出,随着互联网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组织形式、创新模式、商业范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最突出的就是催生了人、机、物全面互联的工业互联网。
产业数字化方面,工业互联网加速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催生出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研发、精益化管理等新模式和新业态,促进了提质、降本、增效、绿色和安全发展。初步统计,目前40个国民经济大类里都有了工业互联网的相关应用,全国已经涌现出很多典型的案例,正在由点到面加速普及。
数字产业化方面,工业互联网向更大范围、更深程度和更高水平发展,需要新的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也催生了新兴产业。赵志国举例说,5G+工业互联网带动了5G产业的突破和壮大;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连接设备、汇聚数据、优化分析,形成了面向工业的“操作系统”。“我们在深圳、北京等地培育了特色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未来还将加大力度打造工业互联网产业链,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富民之源。“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黄利斌表示,为加快推进制造强国建设,制造业总体发展规划,工业基础、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规划以及重大技术装备、原材料等重点行业规划正在加快编制中,将于今年陆续发布实施,推动形成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十四五”及中长期规划体系。
加快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十四五”时期,将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和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大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加快补齐基础领域瓶颈短板,推动工程化产业化突破。在重点领域布局建设一批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和共性技术平台,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稳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十四五”时期,要推进制造业强链补链,补短板、锻长板,着力增强自主可控能力。加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领航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大力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十四五”时期,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布局新兴产业链,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坚持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深入实施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重大工程,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十四五”时期,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放管服”改革,增强制造业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全面放开一般制造业,支撑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