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太太全职照顾家庭“红利”,又指责其吃白食,这番嘴脸太难看。
▲图源@长丰公安
今天,“携子跳楼的全职太太被其丈夫一家指责白吃白喝”的话题,蹿上了多个热搜、热榜。
事情梗概是:3月12日,合肥长丰县公安局通报,29岁女子杨某因家庭矛盾及夫妻感情不和,带着4岁的女儿和2岁的儿子跳楼身亡。
哀其不幸,惜其极端。
随着媒体对更多细节的披露,该女子的很多遭遇也引发了网民的热议与同情:
1. 他们的大女儿患有先天耳疾,小儿子经常生病,婚后经济拮据;
2. 身为全职太太的杨某,没有收入,花钱只能网络借贷;
3. 其老公翻看账单记录,确认后才会给钱;
4. 离婚被要求净身出户;
5. 遭到了家暴。
6. 女方在去世后,需要男方签字火化却找不到人。
7. 她被丈夫一家指责白吃白喝。
很多“全职太太”的付出动辄被抹杀
没有经济来源、孩子治病需要钱、生活费全靠丈夫一家“施舍”、钱不够还要向娘家借钱、要钱还遭到家暴……这样的生活,确实不幸。
除了家暴外,刺激公众的,还有女子老公吃着太太全职照顾家庭的“红利”,却抹杀其付出还指责其吃“白食”的嘴脸。
在此事件中,女子被其丈夫指责“白吃白喝”是跟家暴的恶劣情节、死了都不想管的冷漠态度打包呈现到公众面前,自然会引发公众的不忿。
跳出个案看,不得不说,沦为免费保姆,确实是部分全职太太面临的现实风险。
当下,大多数全职太太的生活状态是:辞掉工作、无收入来源,冒着被丈夫嫌弃不挣钱的风险承担起照顾孩子的责任。
可有些人夫,却动辄抹杀全职太太的贡献,还将正常的生活开销视作“白吃白喝”。这起事件中的男方一家,就是极端的典型。
这则新闻也引起不少人的共鸣:“只有全职带过孩子的妈妈才能体会那种无奈,失去工作失去经济失去自我,恨不能一分钱掰成两个花。”“全职妈妈是7*24小时劳累、全年无休、没有工资、与社会脱节的高危职业。”
累归累,困住全职太太的,还有家庭地位。
在不少家庭中,经济收入常常潜在地决定了家庭地位,这也使得许多没有经济收入的全职太太,失去了在家中的话语权和该有的尊严。
对家庭付出,被视为理所应当,因家庭合理支出向丈夫要钱,被看成是“吃白食”,也就成了必然。
而讨论个案中其丈夫一家对太太价值的认知,离不开整个社会对全职太太价值认知的文化背景。现实是:全职太太在家庭中的价值常常被大众忽略。
曾经引起不少女性共鸣的韩国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里面就有这样的情景。忙碌完一天家务的智英,终于有片刻休息时间,坐在公园长椅上喝咖啡,却被他人讥笑“用老公赚来的钱买咖啡,到处闲逛的妈虫”。
把“全职太太”视为家庭的寄生虫,却全然忽视她们对于家庭的付出,“妈虫”式评价可以说是部分人的真实想法。
▲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剧照。
全职太太的贡献应该被正视与肯定
但这些想法无疑是偏颇的。
如今,有些家庭角色分工仍呈现出“男主外,女主内”的结构。但无论是主动或被迫,主内的那一方的贡献都不容抹杀。
或许在很多人看来,全职太太并不是一个值得骄傲的职业。在传统观念里,经济收入反映了对这个家的贡献多少,当人生价值与金钱挂钩,没有收入的全职太太,也自然而然地没有了“经济价值”。
但这显然是过时的家庭贡献认知。
在女性权益不断觉醒的当下,人们也有必要充分意识到:女性不论是在职场还是在家庭,其付出都不应被“归零”和无视。
很多时候,这类贡献不是金钱能衡量的。
正因如此,《民法典》婚姻家庭编明确规定了我国三大离婚救济制度:离婚家务劳动补偿制度、离婚经济帮助和离婚损害赔偿制度。
如《民法典》第1088条就规定:“夫妻一方因抚育子女、照料老人、协助另一方工作等负担较多义务的,离婚时有权向另一方请求补偿,另一方应当给予补偿。具体办法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这是对家务劳动价值予以认可的规定,为承担较多家庭义务劳动者获得经济补偿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
而今年2月,“全职太太离婚获5万元家务补偿”的新闻,也曾闹得沸沸扬扬。从司法上承认家务劳动的价值,是一个好的开始,也是对全职妈妈的保护。
回到这起事件中来,携子跳楼是个体的悲剧,绝不值得倡导。但悲剧背后对全职太太付出的抹杀问题,显然值得正视。
进一步讲,理解全职太太的难处,认可她们的社会价值,给予足够的理解和宽容,珍惜她们的付出和奉献,是这个社会应该有的观念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