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北京女性外来务工者:每一个决策都需要勇气

2021-03-05 18:31:01

来源:互联网

假期已过,3月的北京复工复产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这座繁华的特大城市,也吸引了不少女性务工者,她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不断打磨自己,用智慧和热情创造美好生活,也为城市的发展注入“她”力量。

凌晨5点半,苏凤涛就已经起床收拾整齐,6点10分准时抵达餐厅二楼,进行餐具消毒、桌椅摆位等餐前准备工作。顾客用餐结束,除了收拾餐具,还要及时擦洗并补充调料罐,直至下午4点,每天的8小时工作才算结束,但她却感到无比充实。日前,记者采访多位像苏凤涛一样在北京从事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女性外来务工者,了解她们不一样的奋斗故事。

每一个决策都需要勇气

对苏凤涛而言,北京并不陌生。为了帮家里减轻生活负担,17岁的她从河北保定曲阳县晓林乡坐火车来到北京。彼时正值北京奥运会期间,大街上人来人往并没有吓退这个小姑娘,反而让她感到惊奇和兴奋。凭着良好的外形条件和热情大方的性格,苏凤涛在南锣鼓巷找到了一份咖啡店服务员的工作,还成了店里的“开心果”。

相比于苏凤涛10多年前的勇气和兴奋,26岁的时红静2020年来到北京时,则更多了一份责任。从音乐学院钢琴专业毕业后,时红静听从父母的建议,回到河北迁安的老家,安心成为一名实习教师。经过一年半的时间,工作节奏与她内心对事业的渴望产生偏差,时红静还是选择了辞职。从此,她正式开启自己的创业人生,开工作室、游乐场、商场美食档口……直至2020年8月,时红静决定和丈夫一起来北京闯荡。

“这个决定对我们来说需要很大的勇气,特别是有了孩子之后。儿子才不到一岁,有时候也会想想,在老家安安稳稳不是挺好吗,还能陪着孩子成长。”说到这些,时红静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下来,并向记者展示手机里关于儿子的视频。

一边在商场打工,一边忙着考察创业项目,时红静终于看准了一家奶茶品牌的加盟机会,并前往成都总部考察。考察培训结束,时红静把老家的房子卖掉,筹备奶茶店的装修,正式开始了新一轮的创业。

每一次历练都需要勤奋

从钢琴教师到老板娘,时红静对自己身份的变化充满感慨。“以前做钢琴教师是比较权威的形象,但餐饮行业更多的是要服务顾客,对人的耐心和细心程度都是考验。”时红静表示,帮助她完成这份转化的,正是当年在老家开饭店的经历。一向骄傲自信的时红静,慢慢学会去揣摩顾客的表达,根据反馈对菜品进行调整。

除了学会怎么算账、做好品控、管理员工,时红静更感谢这段经历为她带来的性格转变,也成功帮助她在北京逐步站稳脚跟,向上攀登。

与时红静从冒进到收敛不同的是,朱艳丽的餐饮从业经历,则让她变得更加外向自信。1982年出生的朱艳丽,18岁那年从内蒙古扎兰屯市卧牛河镇的老家前往锦州打工,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商场卖果脯。

“我性格一直很内向,不会和陌生人打交道,声音小、乡音浓,也不会叫卖,对我来说难度很大。”没有吆喝就没有客源,几天都没有开张的朱艳丽有些着急,心里也难免自责。想着背井离乡打拼的目的就是磨炼自己,朱艳丽终于说服自己,主动向同事请教叫卖方式。不到3个月,她就成为同事中称秤最准、待人周到热情的销售能手。

逐渐打开心扉的朱艳丽认为自己需要掌握一门手艺,于是来到饭店做面点学徒。“师傅对徒弟特别严格,柳叶包做不好就不允许我们吃饭,我花了整整一周的时间,下班后自己拼命练习才做好。”严格的训练带给她的不仅是技艺,还有勤学苦练的认真态度,从那以后她永远是最早来、最晚走的那个。

而朱艳丽经常挂在嘴边的就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为了自己的“修行”,她在2010年来到北京的一家饺子馆打工。“老师傅不教怎么调馅儿,我就第一个到店准备,给调料称重,晚上最后走再给调料称重,这样一遍遍研究配比,自己钻研摸索。”如今,朱艳丽已经掌握双手擀皮儿的绝活,成为中油阳光餐饮(北京)六铺炕餐厅的面点主厨。

每一分收获都需要坚定

朱艳丽的这一份沉稳与坚定,对苏凤涛而言,需要时间和经历来启发。2008年第一次来到北京的兴奋,逐渐被自己在学历和技能上的欠缺打败。“刚来北京时一口方言,还有很多外国人来餐厅点单,我闹过不少笑话,但是老板和同事都很照顾我,帮助我学习进步。”

业余时间,苏凤涛被朋友介绍做旗袍模特,“重要的是为人热情,要把顾客当作自己的朋友去介绍产品,他们自然会感受到你的真诚。”通过不断地提升技巧,她成功帮老板卖出翻倍的营业额。

2011年,苏凤涛回到老家结婚,但她越发感受不习惯,于是2016年再次来到北京,成为一名餐饮店服务员。5年来,苏凤涛从最基层做起,一直做到了三级服务员,对二层负责区域用餐人员的口味偏好了如指掌。“下班后,我就会和同事一起打打羽毛球,自己练习钢琴也已经一年多,越来越觉得生活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苏凤涛说。

回头看在北京的十年,朱艳丽与当初那个“连刀都不会拿”的小女孩已经相去甚远,在锦州叫卖时学到的“把顾客当自己家人以诚相待”的信念,也一直伴随她走到今天。朱艳丽表示:“我的想法没有那么多,只是单纯地认为做一件事就要好好做,认真地学习一门技艺并且用好它。”

身为创业店老板的时红静也从未放下过自己的钢琴专业,即使工作再忙,她也会保持自己的专业训练,周末时候还会外出代课。创业5年,时红静又一次从头开始,身上除了有为了创业背负的外债,还有家人的关怀与支持。

“这些年的经历让我明白,人一定要能接受得了平凡,但同时也必须有不服输的精神。”夜晚12点半,时红静和丈夫换了3趟夜班公交,终于从东城区的奶茶门店辗转回到昌平的小租房内,等待着新一天的到来。

关键词: 探访 北京 女性 外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