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组拍自南极科考站附近的照片引发关注。照片里南极的雪,竟变成了红色和绿色↓↓↓
温度升高,藻类快速繁殖多地“红色雪景”频现
其实,这已不是南极第一次布满红色积雪了。去年2月28日,南极乌克兰科考站就发现了“西瓜雪”现象。在去年8月,欧洲阿尔卑斯山脉也出现粉红色冰川。
俄罗斯媒体分析,变色可能是微型藻类繁殖的结果,比如使其呈现红色的就是“雪衣藻”中的类胡萝卜素。研究人员表示,南极温度升高为藻类的生长提供了条件,该现象可能导致极地冰雪消融失控,应引起重视。
雪衣藻与大多数藻类不同,它十分耐寒,广泛分布在北极、南极及其岛屿,以及阿尔卑斯地区等极端冰雪环境中。虽然这些雪衣藻本身没有危害,但是它们却是加速冰川融化的幕后推手。
在寒冷的冬季,它们处于冬眠静止状态,但是一旦阳光足够温暖,藻类就开始了“春季”复苏。年轻的雪衣藻呈绿色,当它们成熟后会产生红色的类胡萝卜素,这使它们呈现出从绿色到红色的“西瓜色”。
一项2016年的研究表明,在北极的一个融雪季里,雪衣藻产生的藻华会使雪反射的阳光量降低13%,这会导致更高的融雪速度。
全球气候变暖下
南极的情况真的那么糟吗?
事实上,雪衣藻的大量繁殖、冰川融化都与全球变暖有着密切的关系。有数据显示,南极的气温每十年就会以0.6℃的速度上升,南极气候变暖的速度是全球的三倍以上。
其实,南极只有部分区域,特别是靠北的区域存在速度较快的暖化现象,但整体仍处于缓慢变化的过程中。
在今年南极半岛西海岸的部分区域,夏季雪衣藻的繁殖确实至少比去年要明显很多,雪衣藻真实存在,也有风险。但是不是大面积和长期性的,都还需要更多区域的数据支持,并不能立刻得出结论。
南极气温虽无明显大幅变化
但也仍需敲响警钟
通过长期的数据监测,科学家绘制了这张整个南极的气温变化图。图中可以看出,南极的大部分地区气温都没有明显的变化,上升幅度都小于0.25℃。而红色部分的南极半岛区域,表面温度比1957年上升了3.5℃。这个数据变化非常明显。
然而南极的气候暖化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一方面要避免刻意夸大其严重性而令人恐慌,另一方面也要时刻警觉温度变化,关注南极真正的生态现状。同时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西瓜雪”并不浪漫
南极洲是地球上的一片净土
保护好它是人类共同的责任
延伸阅读:都说全球变暖,为何“极寒”天气反而变多了?
冷,似乎成为今年入冬以来大家的共同感受,还有人说已经好多年没有经历这么冷的冬天了。
记者了解到,从去年12月份开始,我国除西藏大部、四川西部、云南、黑龙江西北部等地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外,全国其余大部地区气温与常年同期相比接近或偏低,尤其西北地区北部、内蒙古大部、西南地区东部等地气温偏低2℃以上。
冷空气频频来袭,许多人甚至怀疑,地球的温度真的在升高吗?那为什么极寒天气也增多了?
天气极寒和全球变暖有关
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师张曼介绍,这些年,人们经常会提到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这个话题。它所对应的最基本的科学问题,就是全球气温正在急剧升高。“达到什么幅度呢,我们现在的温度,比100年前大概要高出1.1摄氏度。”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1.1摄氏度不是一个特别大的温度变化。但张曼表示,对于地球系统,我们要计算的不是一个地方的温度,而是全球平均温度。在如此广袤的地球上,理论上讲,它的温度应该保持非常稳定,所以1.1摄氏度对于平均值是一个非常大的差别。
张曼举例,这就相当于人会有一个稳定的正常体温,它上下会有一点波动,但如果高出1.1摄氏度就要特别谨慎,看看是不是发烧了。“现在的问题是,地球不仅发烧了,而且它还在持续发烧。”
“暖”与“冷”似乎是两个对立的字。冷空气频频来袭,这是怎么回事呢?
“全球气候变暖改变了全球的大气环流形势,通过海洋和大气、陆地和大气的相互作用影响到局地的气候。”张曼举例,比如北极海冰情况。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最初源地来自北极,盘踞在北极上空的极地涡旋会将冷空气“锁”在极地。同时,北极地区又是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最敏感的区域,其地表气温的增暖速度是全球的2倍到3倍,这被称为北极放大效应。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2020年9月北极海冰达到历史第二少,极地涡旋减弱、分裂,偏向欧亚地区,难以“固定”冷空气而由其南下。
“因此,极端冷事件频发,正是对全球变暖的典型响应。”张曼介绍,气候变暖导致了气候更加不稳定,暴雨洪涝、高温热浪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其中,寒潮也是一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全球变暖主要因为二氧化碳增多
全球变暖主要是因为二氧化碳这样的温室气体大幅度增加。张曼解释,太阳短波辐射照到地面,然后地面向外发出长波辐射,二氧化碳会吸收这个长波辐射,造成增温效应。
而温室气体不仅包括二氧化碳,还有水汽和其他气体。“因为这些温室气体的存在,我们的地球保持在一个比较舒适的温度,大概是零上15摄氏度左右。”张曼说,如果大气中没有了温室气体,地球的平均温度大概会下降到零下13摄氏度左右。
虽然温室气体非常重要,但二氧化碳变化的增长速度过于惊人。在过去100多年里,全球的二氧化碳含量已经增加了45%左右,现在逼近50%。“我们把二氧化碳比作为地球外面的被子,外面冰天雪地,被子里面很温暖,但现在这个被子越来越厚,也就说明全球变暖趋势日益严重。”
既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增多是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我们是否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减少二氧化碳呢?
专家介绍,目前应对全球变暖主要有两种思路。一种是气候工程,比如在太空中放置一些镜子反射太阳光,在海洋上空人工造云等来对太阳辐射进行管理。另一种是控制二氧化碳浓度,比如捕获二氧化碳、植树造林等。
“现在气候工程更多处于研究阶段,捕获二氧化碳的技术成本也还较高,所以主流的应对方法依然是减排,这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参与、也应该倡导的生活方式。”张曼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