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经济在二季度“V”型反弹的基础上强势复苏,三季度GDP实现了4.9%的增速。
国家统计局10月1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7227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0.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长3.2%,三季度增长4.9%。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19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前三季度经济增速由负转正,供需关系逐步改善,市场活力动力增强,就业民生较好保障,国民经济延续稳定恢复态势,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前三季度经济增速由负转正
日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了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与6月的预测相比,IMF调升了对中国2020年经济增速预期0.9个百分点至1.9%,仍是预计唯一能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并维持对中国在2021年将实现全球最快的8.2%增速的判断。
数据发布之前,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调研结果显示,第三季度GDP增速预测均值由上季度的公布值3.2%大幅上升至5.26%。
招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丁安华表示,当前中国经济总体仍处于复苏轨道之上,生产端动力强劲,8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已超过去年同期水平;需求端稳步回升,在房地产和基建投资保持较高增速的同时,8月我国制造业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月同比增速年内首次转正,外需回暖之下出口当月同比增速创下年内新高,显示经济修复动力正在增强。
工业增速连续6个月增长
工业方面,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增速比8月份加快1.3个百分点,连续6个月增长。
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5.9%、4.7%。从产品产量看,前三季度,载货汽车,挖掘、铲土运输机械,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3.4%、20.2%、18.2%、14.7%。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分析,9月工业生产继续加快。在制造业方面,9月江浙织机负荷率同比降幅显著收窄,折射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纺织服装等非必需消费品生产有所恢复。在电力方面,秦皇岛煤炭库存持续低于过去三年同期水平,反映火电生产较快。此外,9月工作日天数较去年同期多2天。
固投增速年内首次转正
投资方面,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36530亿元,同比增长0.8%,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上半年为下降3.1%。
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0.2%,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上半年为下降2.7%;制造业投资下降6.5%,降幅比上半年收窄5.2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5.6%,增速比上半年提高3.7个百分点。
政信投资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何晓宇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有力复苏,得益于中国疫情防控有效,同时及时出台了系列宏观刺激政策。在经济复苏的过程中,投资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转正,房地产投资逐步走强,制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增速显著回升。接下来需要撬动更多的民间投资,参与“两新一重”,增强经济复苏的内生动力。
中信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明明表示,2020年专项债发行增量提速,但预算内资金、城投债、非标等对基建的支持力度有所回落,同时优质项目相对稀缺也导致了基建偏弱的局面。向后展望,专项债供给回落、利率中枢上行、四季度气候转冷等或对基建走势产生影响,但考虑到近期部分地方政府相继调整专项债用途,短期看财政投放节奏有望加快,基建增速也有小幅上行可能。
消费连续两个月正增长
消费方面,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3324亿元,同比下降7.2%,降幅比上半年收窄4.2个百分点;其中三季度增长0.9%,季度增速年内首次转正。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295亿元,同比增长3.3%,增速比8月份加快2.8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增长。
中国国际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王军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汽车消费刺激政策持续推进,叠加高基数效应褪去,乘用车批改、零售销量增速双双出现大幅上行,汽车消费回暖对社会消费品提振明显。另外,随着疫情形势进一步好转,餐饮消费持续回升,电影市场继续放开,刺激了线下消费市场,对社零增速表现改善有一定提振。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15日在重庆解放碑论坛上表示,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从需求看,我国拥有包括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14亿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不断升级的商品需求和日益多元化的服务需求将持续释放,国内市场的总体规模将加速扩大,巨大的内需潜力将转化为经济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关于如何拉动内需、畅通双循环,王一鸣表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扩大消费,畅通供需循环的关键时期,要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完善消费政策,改善消费环境,努力扩大消费需求,不断释放消费潜力,更好发挥消费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基础性作用。
刘爱华在发布会上强调,总的来看,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持续稳定恢复,统筹防疫和发展成效显著。但也要看到,国际环境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多;国内疫情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不小,经济仍处在恢复进程中,持续复苏向好基础仍需巩固。下阶段,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大力深化改革开放,助力企业纾困解难,着力畅通经济循环,筑牢民生保障基础,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关键词: 经济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