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留守儿童,北京三所高校百余志愿者暑期支教江西乡村学校

2023-08-11 09:04:28

来源:新京报

把经济学、法学专业知识带到中学课堂,分享各学科的高效学习经验……在过去的这个暑假,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的百余名大学生志愿者们成为乡村课堂上的“小先生”,在江西省各个农村的中小学里度过了特殊的假期。

据介绍,2016年,在江西省驻京办的推动下,由清华、北大、北师大三校组成的志愿者支教团——“江曦课堂”正式成立,该团队以关爱留守儿童为目标,每年三所高校均会派出百余名志愿者身赴江西各大中小学中开展夏令营活动,而今年暑假是“江曦课堂”暑期支教项目的又一次启程。


【资料图】

十余支队伍赶赴江西各地开展支教活动

“我们派出了十余支队伍,其中,七支队伍赶赴九江,三支队伍在赣州,一支队伍在鹰潭,分别针对当地中小学生开展支教活动,今年的支教对象以中学为主。”北京师范大学白鹿洞书院文化学会会长熊锐成负责牵头学生支教工作,他介绍,“江曦课堂”暑期支教项目是由江西省驻京办发起并支持,活动地点为江西省内偏远地区的中小学校。为做好这次支教工作,三所高校早在今年5月便完成了志愿者的报名考核和筛选工作,选拔出学生志愿者后,团队会根据同学们的专业特长和时间确定其前往何处支教,最后形成每支10到15名大学生的支教队伍,服务于对口学校。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2022级本科生万竞屹经过考核后成为一名支教志愿者。7月25日起,她和支教团队的成员们赶赴江西修水县大桥镇中学,开启支教之旅。如今服务归来,和中学生们交流的每个场景仍刻画在她的脑海中。为何主动报名此次支教行动?万竞屹用“共鸣”二字形容。因为母亲工作的关系,万竞屹的小学时光曾经一度在镇里度过,当年乡镇小学的封闭环境她体会过,因此,这次听说有机会给偏远地区的儿童支教,她第一时间就报了名。“我初高中在贵州省的市里上学,后来考入北京,希望能将我的这些经历分享给他们,拓宽他们的眼界和兴趣,将知识传递下去。”

但来到当地学校,万竞屹还是感受到了现实与记忆的差别,她发现,如今镇里学校的硬件设施都不错,有大礼堂也有多媒体教室,“我小时候还在用破旧的木头桌椅。现在镇里学校的条件很好了。”

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游泽昊则带领着来自清华、北大和北师大的16人队伍,来到江西九江市都昌县阳峰乡阳峰中学,开启为期八天的支教夏令营。“初一到初三甚至是中考后的学生都会来听我们的课”,游泽昊对学生们的积极性感到非常欣喜。他介绍,夏令营每天有7节课,每节课45分钟,早晨8点半开课、下午5点多放学。支教队的16名队员们分班上课,平均每人会讲3至4个课时。每天清晨,这些大学生们吃过早餐便早早迎在学校门口,等待孩子们的到来。

学魔方、谈经济……大学生带来多种兴趣课

大学生给中小学生上课,课堂上要讲点啥?大学生们告诉新京报记者,夏令营设置的课程多样。不仅有基础性课程,还有支教队员的创造性课程,比如魔方课、法律案例分析课、阅读写作课等。“甚至有支授队员会讲授经济学方面的知识。”游泽昊说道。

万竞屹便是讲授经济学知识的支教队员之一。她告诉记者,遴选志愿者的环节之一便要求报名者提交有关于课程的设想,当时,她便计划将大一学到的经济学理论结合生活常识设计成课程,讲给中学生听。

“进入大学学习之后才发现,我之前对金融专业的认识有误区。因此我也希望通过夏令营活动告诉孩子们什么是经济学,也许会给一些孩子心中种下学习经济学的种子。”万竞屹举例说,她考上北京大学之前以为学习金融就是学习如何赚钱、投资,上了大学才发现,该专业还涉及市场中的人和行为等知识。因此,在她的课堂上,学生们可以了解到什么是“囚徒困境”,什么是“博弈”等小知识。

有趣的是,刚下课,就有一名小女孩过来告诉她“在玩手机这方面,我和妈妈一直在博弈。”万竞屹告诉她,要在玩手机时长和妈妈的容忍度之间找到最合适的数值,“这需要你自己去试。”

在江西九江市瑞昌市南义中学支教的李旖嫣上的则是数学课,但她告诉记者,这可不是学科教学,不是讲授知识点,而是意在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数学在很多人眼里是一门非常难的学科,我就想能不能找一些大家都感兴趣的内容,因此‘莫比乌斯环’‘数学魔术’都会出现在我的课堂上。”李旖嫣是北京师范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她会带着学生们围绕着“忒休斯之船是否是原来的船”展开争论,引发他们能提出观点,围绕观点寻找理由支撑论证。让她印象深刻的是,当讲授到“说谎者悖论”时,她问孩子们:“如果你的朋友说他正在说谎,你还应该相信他吗?”一名小男孩抢答道“这是我的朋友,我应该无条件相信他。” 一句话令李旖嫣惊讶,她感受到了初中孩子对朋友的看重。

“这是我第一次踏上讲台。几十双求知的眼睛看着我,如同电流从心口窜过。我非常震撼,感到身为教师的崇高使命和责任感。”游泽昊也从学生身上反思自己。有一次课上,游泽昊询问大家“如何看待青少年版、缩编版名著?”原以为大家会舍弃缩编版的名著,却听到一个学生说“读总比不读好。”“这给我的触动很大。我发现,读书也是可以走点弯路的。青少年版就像我小时候骑自行车装的两个辅助轮,是他们打开名著宝库的一把钥匙,这是一个阅读的过程。”游泽昊说道。

青年大学生和中学生探讨“为什么要学习”

熊锐成介绍,“江曦课堂”连续多年举办以来,来自北京高校的众多学子踊跃参与,为关爱江西留守儿童、推动支教活动持续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受到共青团江西省委和江西省教育厅的关注和赞扬。在为孩子带去增长见识、拓宽兴趣的课程同时,还意在增强留守儿童的安全感和自我实现感,挖掘内心的潜能,唤起学生自主规划职业生涯的意识。

因此,课堂之外,大学生们还会和中小学生们以答疑、团建,一起运动等多种形式进行交流。万竞屹回忆,在学科经验分享会上,同学们会以匿名的方式把问题写在纸上,“怎么才能考上北大”“怎么才能考上985、211的大学”是不少学生关心的问题。她告诉中学生们,不要为了“考北大而考北大”,要找到学习的驱动力,也要学会合理分配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同时,万竞屹还发现,当下很多中学生会问“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学习是不是唯一的出路?”对于不少留守儿童而言,跟父母聚少离多,只是被灌输“你要学习”的概念,但很多孩子难以找到读书的意义。

在支教同伴的分享交流中,对于为什么要学习,万竞屹也找到了最认同的答案。她记得团队一个小伙伴认真地对孩子们说道,“我也是在镇里的中学读书的,成长环境跟你们差不多,我当时除了学习并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但回看中学时光,我发现,在你不知道要做什么的时候,就学习吧,学习是你未来绝对不会后悔的选择。学习不一定能够带来你想要的,但学习会给你带来更多的选择空间。”万竞屹向记者复述道。

在李旖嫣看来,支教夏令营是孩子们和青年大学生的“双向奔赴”。在支教结束时,彼此都依依不舍,她看到有孩子在夏令营感想中写道:“我记得老师告诉我们,不要因为自己是农村人而感到自卑,老师也是从农村走出来的。”这令她感到欣慰。

熊锐成表示,支教团的大学生们也将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可能存在的失学、心理等突出问题和生活现状进行调研。未来,每支队伍将完成一份留守儿童主题调研报告,负责组织此次活动的北师大白鹿洞书院文化学会将把这些内容以推送的形式分享在网络上,引起更多人的关注思考,促进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为江西教育的发展尽一份力。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