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就业”都有哪些“云梯”助力

2022-12-07 09:36:32

来源:北京日报

教育部、人社部近日在京召开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部署做好新一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据教育部统计,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58万,同比增加82万。近年来,大学生“云就业”渐成趋势,那么,具体都有哪些“云梯”能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助力呢?

问题 1


(资料图片)

找工作该以什么为标准?

端正心态合理设定期望值

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 王维家

教育部在《关于做好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要求各高校要对学生开展就业育人主题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也希望毕业生通过接受就业教育,端正就业观,实现更好更充分就业。

当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结构性矛盾,有些行业、地域、职位成为“香饽饽”,出现千百人挤“独木桥”现象,也有一些行业、地域、职位“门可罗雀”,少人问津甚至无人问津。这在本质上属于供求矛盾,最终要靠扩大就业岗位、缩小地域差距、均衡职位待遇等举措来解决。当然,一些毕业生不顾自身条件,以撞大运心态跟风式报考也是存在的。所以,端正就业观是十分必要且迫切的问题。

第一,要准确把握就业形势。作为毕业生,要准确把握、理性看待就业形势,坚定就业信心。在就业压力与就业机遇并存、就业岗位与就业机会俱在的情形下,勇于从压力中突围,从困境中破局,善于抓住就业机遇,寻找就业机会,锁定就业岗位,学会把实习实践岗位转变为就业机会与就业职位。

第二,要客观看待自身条件。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基于专业、学历、能力、性格、经历、志向等的不同,每个毕业生都是活生生的个体,在一些所谓优质岗位的“诱惑”面前,必须正确看待自身条件,理性权衡自己是否符合职位要求,是否具备足够的竞争力,是否符合自己的职业理想与薪资期待,然后再作决定。从往年经验看,确实有毕业生因为不能正确看待自身条件,盲目跟风,甚至固执己见,结果错失了最佳就业期,有的还错过了搭乘就业“末班车”,导致迟迟未能就业。

第三,要树立正确的事业观。成就一番事业是每个毕业生的人生追求,而就业是成就事业的起点。到什么地域、什么行业、什么岗位就业固然会影响日后的事业发展,但不是决定性因素,古今中外无数的事例证明了这一点。这启示我们,事业观比就业观更重要,树立了事业观,就有了奋斗目标,即使一时没有找到自己理想的职业、称意的岗位,也不会消磨对事业的追求,相反,它们还有可能成为成长之路上的磨砺、锻炼,甚至考验。宝剑锋从磨砺出,越是艰险越向前。希望毕业生们以正确的事业观来指引就业观,把基层锻炼、艰苦磨砺作为成就事业的“练兵场”,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第四,要保持平实心态。经过40余年的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上大学不再是“鲤鱼跃龙门”式的一跳,大学生也失去了“天之骄子”的光环。然而,一些毕业生的心态还没有根本转变过来,有的存在着片面追求“铁饭碗”甚至“金饭碗”的心态;有的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或者盲目自信;有的缺乏自信,容易陷入就业焦虑与就业迷茫;有的不愿到基层、边远地区、艰苦行业就业,眼睛只盯着挣钱多、待遇高、条件好的单位和岗位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心态都会影响到就业,是要不得的。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要因为没能留在大城市,没有挤进所谓高端职位、挣钱行业就怨天尤人。“天生我材必有用”,就业创业既要看今天,更要看今后,因为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事业也是奋斗出来的,前程更是奋斗出来的。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发展之基,也是财富创造的源头活水。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各高校也把就业创业作为毕业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广大毕业生要合理设定就业期望值,进一步端正就业观,抓住当前的就业季,发现岗位、果断决定,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充分的就业。

问题 2

哪些重要政策导向需要关注?

基层岗位蕴含提升历练机会

北京联合大学学生处副处长 冯玮

2023届毕业生已经开启了求职之旅。此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就业的政策和措施,真正体现了对大学生群体的关注。同学们要利用好这些政策,使其成为自己就业的助力。

首先,要利用好基层就业空间。2022年11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做好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特别指出挖掘基层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社会工作、司法辅助、科研助理等就业机会,组织实施好“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等,拓展“城乡社区专项计划”,鼓励扩大地方基层项目规模,健全支持激励体系,落实好学费补偿贷款代偿、考研加分等优惠政策。这进一步扩大了基层岗位的广度,完善了毕业生就业保障机制,也体现出鼓励更多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就业创业的工作导向,引领毕业生到最能体现自己价值的岗位上建功立业。毕业生们要进一步拓宽视野,多渠道了解国家和地方促就业的政策,要用足用好各类政策性岗位,用好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积极拓宽基层就业空间,不要仅执着于当下热门的岗位,不要盲目攀比追求大单位,静下心来沉淀自己,看到基层蕴含着的历练和提升的机会,把脚踏实地作为当代青年实现自身价值的良策。

其次,要利用好创业扶持政策。创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之一。前不久召开的教育部就业创业工作会强调,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在资金、场地等方面向毕业生创业者倾斜,为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孵化、成果转化等提供服务。北京市也在支持创新创业方面出台多项具体措施,给予大学生在项目对接、贷款贴息、延长大学生创业园服务年限、安排部分创业载体免费提供场地等方面的支持。毕业生可以通过向就业指导部门、辅导员或专业教师咨询,熟悉国家、北京市和学校的创业扶持政策,结合个人和团队专业特长,用好“互联网+就业”新模式,通过学校创业园提供的免费入驻场地、项目指导服务等,积极开展项目孵化,开展创业实践。

第三,要利用好就业帮扶政策。困难群体的就业工作是高校就业工作的重点,有就业意愿的最低生活保障及低收入家庭、零就业家庭、享受定期抚恤补助优抚对象家庭高校毕业生以及残疾高校毕业生,均为帮扶对象。当前,很多学校按“一生一策”的方式建有毕业生就业帮扶台账,帮助符合条件的毕业生申请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一些学校还设立了大学生帮扶基金,开展师生“一对一”或“多对一”结对帮扶,让每一个困难学生都得到有效帮助。毕业生可通过辅导员和班主任了解学校就业帮扶政策,用好学校的就业帮扶体系,实现成功就业。

就业的选择有很多,我们要看到的是这个选择是否适合现在的自己,是否能够在岗位上体现自己的价值。希望每一位毕业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在基层实践中不断磨练成长,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问题 3

学校如何加强就业指导?

因势利导促进“云就业”

北京化工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 邹海燕

当下,“云就业”是大势所趋,线上就业指导方式越来越成为主流。对于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各高校需要应时而动,因时而谋。

一是校际线上就业指导资源深度共享。教育部早在2020年就在新职业网推出“线上就业指导,网上就业服务”专栏。教育部和财政部部署开展的“宏志助航计划”前期从全国范围遴选了复旦大学等135所高校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负责对本地高校毕业生开展培训。今年,又开通了“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网络平台”。北京市教委面向北京高校开展了就业指导名师工作室和就业创业金课的评选,有力推动各高校就业指导资源在线上悉数亮相。广大毕业生密切关注教育部和北京市就业指导专题网站、同类高校、所学专业为其优势学科的高校、求职意向城市高校的就业媒体矩阵等,就可以非常方便地享受全国高校的就业指导资源,内容丰富而又精准。

二是校友助力毕业生对职业行业深入了解。校友是优质的就业榜样,各高校纷纷邀请全国各地的优秀校友举办线上就业分享会,毕业生不必走出校园,就可以了解到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生动而又真实的职场。同时,很多校友也是行业专家,他们会带来新鲜的行业动态资讯,加之很多以前“一席难求”的行业论坛、高端学术报告也大量迁移到线上,为同学们提供了非常好的深入了解行业发展前沿的机会。

三是对校内科研和实习实践机会深挖细掘。“考研热”持续升温,不少高校举办“云端研学”“云端夏令营”等活动,服务深造同学。此外,随着“科研成果促进本科教学与人才培养”工作在各高校的深入推进,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本科生导师制”的做深做实。越来越多的教授投入更多精力在科研反哺教学工作上,为本科生创造了更多从低年级就开始参与科研项目或者到实验室进行实习实践的机会。高校科研团队也为毕业生提供了越来越多的科研助理岗位。

面对当下的“云就业”,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在不断因势利导,为毕业生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架设“云梯”,使“云端”联通“心间”。

问题 4

参加线上双选会有何秘诀?

12招为毕业生应聘“加分”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生处副处长 富蕾

现在很多单位招聘都是通过线上进行,毕业生们应该做哪些准备呢?在此,我提供12个妙招,大致分“三步走”。

第一步:搜信息。顾名思义,要全方位了解线上双选会相关的全部信息。一是确保“软件齐”,提前收藏安装应聘需要的小程序或软件APP,完成注册并试用相关功能;二是确保“时效高”,提前查看入会时间和各项流程场次安排,设置相应闹铃提醒;三是确保“情况明”,提前了解参会企业的基本情况、招聘岗位要求、行业发展情况、往年招聘情况、招聘所需资质证件等相关信息;四是确保“网速稳”,提前准备可能用到的通信设备,如电脑、平板、手机等,并保持网络和通信畅通。

第二步:划重点。顾名思义,要全方位汇总招聘岗位对应的用人选才标准。一是确保“形象好”,虽然是线上双选,也要注重着装仪表,要提前调试摄像头、布置设置背景,在线上展示出自己良好的精神面貌;二是确保“气质佳”,虽然隔着屏幕,也要注意视线交流,在回答问题时展示充分的自信,注意语音、语调、语速,不急不躁,从容淡定,既表现出沉稳大方又不失青春活力;三是确保“思路清”,要清楚用人单位最需要什么样的人、岗位工作内容看重什么能力、需要具备什么资质,提前准备好取得的证书和相关材料,面试时围绕重点来展开陈述;四是确保“脑筋活”,要理解用人单位提问的重点是什么、招聘题目背后要了解的情况有哪些,尤其是面对一些有压力的挑战时,尝试转换思路可能会豁然开朗,轻松作答才能更好展示自己。

第三步:精匹配。顾名思义,要全方位做好自身与心仪岗位之间的精准匹配。一是确保“定位准”,过往的实习实践经历全部围绕行业或相关岗位展开,有明确的求职路径;二是确保“规划远”,对行业企业有深层了解,不仅局限于目前应聘求职的岗位,而且要做好一段较长工作时间的合理规划;三是确保“上手快”,拥有和目标岗位类似的经历积累,有充分的事例证明自己能够妥善处理相关工作;四是确保“钻研深”,展示出自己对未来工作岗位足够的热情和踏实肯干的态度,无论在专业知识学习还是业务知识积累上都注重学懂弄通,善于总结积累方法。

求职应聘是一项系统工程,体现出我们对待工作的态度,每一个小细节都可能会影响到最终的表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前期准备工作细致全面,会令同学们参加招聘时更有底气和信心。

个案分享

大学生创业应把握机遇逐浪而行

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 耿培灏

我的创业起始于自媒体兴起的时期——2014年。当时还是中学生的我对汽车十分感兴趣,又渴望表达自己的观点,于是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做汽车类的评测节目。

考入大学以后,自媒体行业已是一片“红海”,我希望借助自己的专业能力和两个业内顶尖院校的行业资源做一些影像类项目。于是我和同学注册了公司,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创业。

创业初期,我们把精力集中在视频制作上。2019年,通过师哥师姐的引荐,我们偶尔会有一些拍摄的业务,但还是属于创业的起步阶段。

2020年,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也对我们的视频制作业务冲击很大,头几个月基本上“颗粒无收”。但随着互联网直播兴起,带货直播逐渐变成了一个新的产业,我们迅速瞄准这个市场进入赛道,并制定了竞争策略:以服务和质量取胜,不以低价和数量去拼。

此后一年,公司快速发展。我们团队通过评比,成功入驻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享受免费租用场地的支持,有了固定的办公场所。两年来,经过带货直播市场上的摸爬滚打,公司在积累了丰富节目制作经验的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的客户资源,迅速在这个市场站稳了脚跟。北京冬奥会期间,公司再次把握住机会,为主流媒体制作了一系列冬奥主题的新媒体直播节目。

随着客户数量的不断增长,目前我们公司的业务比较稳定,创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公司年营收过百万,先后服务了数十家世界500强企业,同时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主流媒体提供制作服务。我们的专业能力和服务品质充分获得客户认可,在网络直播领域有一定的知名度。

今年,我从中国传媒大学本科毕业,保送至本校读研继续深造。回顾自己的创业过程,我很庆幸自己一直在做喜爱并擅长的事。但更重要的是,我觉得要保持平实之心,既不要好高骛远,也不要随波逐流,把握机遇,逐浪而行,方是上策。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