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橇抓车员、雪车/钢架雪车赛道工作人员、雪车/钢架雪车扫冰人员、雪橇竞赛办公室助手……在国家雪车雪橇中心,活跃着这样一群赛会志愿者,他们来自首都体育学院,尽显学校特色,承担专业的赛事志愿服务工作。其中,休闲与社会体育学院冰雪方向本科生陆懿,在北京冬奥会期间就作为雪橇竞赛办公室助手,协助场馆工作人员做了很多赛事服务保障工作。
虽然是一名助手,但陆懿的工作覆盖了很多领域,她也逐步成为一名“万能”的机动人员。据介绍,她的服务地点包括竞赛办公室、出发区、结束区和赛道等四大区域,每天要乘坐摆渡车,在山上和山下往返奔波。提起自己的工作,陆懿显得很兴奋,冬奥会期间的志愿服务让她见证了体育盛会的诸多历史瞬间,也学习了不少技能。在赛事办公室,她主要协助场馆工作人员提供会议服务,比如制作桌签、记录会议信息等;在出发区,她主要负责查验平台人员的流动情况,防止无关人员进入赛道;而在结束区,她的任务是将完赛运动员引导至媒体区接受记者采访。
这些工作中,令陆懿印象最深的,是在结束区引导运动员接受采访。在比赛中,一名运动员滑行结束到下一名运动员开始滑行的间隔时间仅为一分钟,她需要利用这一分钟的时间,迅速找到受访运动员,并将他们引导至媒体区。陆懿说,这项看似简单的工作背后,有许多不可控因素,“比如,在这短暂的时间内,有的运动员要和教练进行沟通,有的运动员需要换衣服,还有的运动员受比赛成绩影响心情波动较大。我们需要根据不同情况,迅速调整英语表达,用最恰当的方式尽快将他们引导至媒体区。”
陆懿表示,通过参与顶级赛事的志愿服务,自己的办事效率和责任心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比赛中,运动员穿着带号码的比赛服,比较容易辨认,而一旦运动员完赛后换了衣服,在人群中就很难将其认出来,所以作为志愿者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盯紧相关人员,而且要用流畅的语言引导他们进入采访区,一旦动作慢了,就有可能错过机会。经过一次次积累,陆懿对整个流程非常熟悉,和外国运动员的沟通交流也从最开始的紧张变得游刃有余了。
“更难得的是,我结识了很多优秀的技术官员和志愿者,我们是一个团队,都成了好朋友。这也是我参加冬奥会志愿服务的一大收获。”陆懿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