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停学龄前教育APP不只是配合“双减”

2022-03-02 10:33:52

来源:北京青年报

近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备案及管理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出,“面向学龄前儿童培训的教育移动应用一律停止运行”。有专家表示,北京此举与“双减”政策相符,体现了严格控制学龄前教育教学内容在线化的趋势。(3月1日《法治日报》)

中办、国办去年7月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即“双减”政策),要求各地统筹做好面向3岁至6岁学龄前儿童的校外培训治理工作,“不得开展面向学龄前儿童的线上培训”。北京拟叫停学龄前儿童教育App,主要源于这类App增加幼儿及家长负担,背离“双减”精神。

表面上看,这类App的主要功能是启蒙教育、寓教于乐,似乎不存在增加学龄前儿童学业负担问题。但实际上,这类App提前让幼儿学识字、拼音、英语等,如同“拔苗助长”,让幼儿过早承受学习负担,违背了孩子的成长规律。同时,当幼儿深陷这类App长时间抱着手机不放,也给家长增加了心理负担。

目前,面向学龄前儿童的教育App多达几十款,其中一款App运营商据说服务5亿家庭用户,准备冲击A股。这说明学龄前教育App已经培养了大量用户,也意味着有更多的学龄前儿童家长开始重蹈“鸡娃”覆辙。所以,无论是“双减”政策要求“不得开展面向学龄前儿童的线上培训”,还是北京拟叫停学龄前教育App,都是应有之义,这既为幼儿减负,也为家长减负。目前,部分知名教育App已经自觉下架了学龄前儿童课程,但因各地没有同时“喊停”,仍有不少学龄前教育App继续运营。北京此举具有示范意义。

在笔者看来,叫停面向学龄前儿童的教育App,其意义不止是配合“双减”政策为幼儿及家长减负,还有更深的用意是防范幼儿染上“手机依赖症”,避免他们的身心健康过早地受到手机及网络伤害。相关数据显示,无论是网民低龄化还是手机用户低龄化都比较严重,若不及时控制,对儿童的身心伤害不堪想象。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0年5月发布的《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互联网对于低龄群体的渗透能力持续增强,32.9%的小学生网民在学龄前就开始使用互联网。新华社记者发现,当前网民群体显现出“低龄化”趋势,未成年人因为沉迷于网络而引发的经济损失和暴力事件层出不穷。即便不会引发经济损失和暴力事件,也要防止伤害低龄群体的视力。

幼儿过早接触手机、使用App,容易形成习惯、沉迷于网络,且越往后越不易纠正,这对儿童生长会造成不良影响,其中某些伤害是不可逆的,比如视力下降。而北京拟叫停这类App,则有利于防止儿童青少年沉迷网络而引发的一系列后果,同时也能减少相关问题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但要指出的是,由于学龄前教育App可以跨区域下载、使用,而且App运营商分布在全国多地,那么仅北京叫停这类App的作用比较有限。希望各地有关部门按照“双减”政策要求,同步叫停面向学龄前儿童的所有教育培训类App,以便最大化保护学龄前儿童,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适当远离手机健康成长。

此外,不管是为学龄前儿童减负,或是防止幼儿沉迷手机网络,不能只靠行政治理,还需要家长积极配合、正确示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