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个孩子献声冬奥会“最美大雪花”

2022-02-10 10:35:01

来源:北京青年报

“雪花,雪花,开在阳光下……”2月4日,在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由北京爱乐合唱团的孩子们演唱的主题歌《雪花》响彻鸟巢,孩子们空灵、清澈的声音如晶莹剔透的雪花落到了每个人的心里。

北京爱乐合唱团与奥运有着颇深的缘分

2月8日,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教授、北京爱乐合唱团团长、艺术总监杨力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由于表演方案的变动,此次演出的合唱团人数也是一个不断增加的过程,从10月份首批选拔的40人,到后来的80人,再到最终确定的138人,再加上十余个替补小队员,一共有155个孩子参与到了此次活动中。

北京爱乐合唱团由著名指挥家、教育家杨鸿年于1983年创建,音乐爱好者们称它为“杨鸿年合唱团”,有时候更亲切地称它为“杨团”。这支合唱团不仅是国内童声合唱的标杆,更与奥运有着颇深的缘分,不仅参加此次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合唱团于1993年和2001年都曾助力北京申奥,用歌声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孩子的风采;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合唱团又用无伴奏童声合唱形式献唱了《奥林匹克颂》。杨力表示,“从申奥到两次奥运会开幕,合唱团和奥运的近距离连接特别可贵。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孩子们在其中的成长和收获是非常巨大的。”

严格筛选 声音和形体训练难度大

合唱团接到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主题歌的任务大概是在2021年10月。杨力透露,最初要求选40个孩子,由于方案一直处于变动中,最终有138个孩子上台表演。随着孩子数量的增长,排练的难度也不断增加。

为了表现出天真烂漫的感觉,导演组要求这个节目以小学生为主,对演员的年龄、身高都有比较严格的规定。杨力表示,“我们合唱团的演出队基本上都是初中生,因为六年级以上的孩子,声音表现力才更好,对歌曲的理解能力也更成熟。而这次演出的主力要求是小学生,所以选出合适的小演员并不容易。”

考虑到保密原则,小演员们在排练的时候只能当场背谱子,排练结束就要把谱子交回,不能带回家。这就要求他们在极短的时间内,既要保证识谱的准确性,还要保证迅速磨合,形成和谐统一的声音。

除了声音的训练需要下功夫,表演方面也面临着重重困难。杨力表示,“我们合唱团的孩子声音都很棒,音乐素养也很好,但是表演是弱项,在这方面我们花了很长时间。”

担任此次北京爱乐合唱团领队的王育焓回忆说,“一开始我们有很多孩子,尤其是小男孩肢体不协调,所以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去抠动作。” 王育焓对北青报记者表示,小到眼里有没有光,大到动作的协调性,老师们对孩子们进行了全方位的肢体训练。男生领唱向翊宁是个内向慢热的孩子,王育焓说,“我刚见到他的时候,他连笑都非常不自然,但他的声音实在太好了。所以我们就帮助他从练习咬筷子开始,训练他的苹果肌逐渐提上去,慢慢再加上一些肢体动作。这孩子练习得非常努力,他最后的表现特别好。”

孩子们的努力与奥运精神不谋而合

能在两次奥运会开幕式上献声,对一支合唱团来说非常难得。在杨力看来,参加2008年奥运会开幕和2022年冬奥会开幕演出的合唱团成员完全是两代人,“14年,整个社会环境、家庭环境都有着非常大的变化,孩子们的视野也完全不同。现在的孩子们更善于思考,个性比较独立。这也是培养的难点之一,有个性的孩子通过这个活动去真正了解到什么是个性和共性的关系,什么是‘我’和‘我们’的关系,这是更为难得的事情。”

杨力透露,此次合唱团参与活动的100多名孩子来自北京的111所学校,大家为了共同的目标走到了一起。100多天的相处,“孩子们完全凝结在了一起”。

演出结束,所有演员都来到了场上,大家一起欢呼,杨力和老师们也都跑上去和孩子们拥抱。王育焓说,“大家都非常激动,围在一起,拍手、拥抱,很多孩子都哭了,对大家来说这是个难忘的经历。”

杨力认为,“奥林匹克的宗旨是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不仅体现在体育上面,这是人类共同的追求,艺术上面也是一样的。参加冬奥会开幕式的过程中,孩子们表现出来的对艺术的极致追求、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以及强大的凝聚力,与奥林匹克精神不谋而合,整个过程中,所有人都受益匪浅。”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