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体育扩项目有利遏制“应试体育”弊端

2021-12-10 09:37:23

来源:北京青年报

12月9日,北京发布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方案,明确:北京中考体育过程性考核占40分,包括学生体质健康考核(含体重指数、肺活量、50米跑、1分钟跳绳等)、体育与健康知识考核;现场考试30分,包括4类22项考试内容,其中新增兵乓球、体操、武术、游泳等14个项目,每名同学可从不同类别中挑选4项。(相关报道见A3版)

北京中考体育为何扩项目?正如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所说,体育中考现场考试应试体育现象严重、过程性考核导向性弱、体育考试内容供给量不足、学生自主选择空间小等突出问题一直被诟病。中考体育扩项目,有利于遵循孩子成长规律,尊重孩子兴趣需求,通过注重科学性、基础性和公平性,考虑选择的多样性和个体的差异性,减少应试体育的弊端。

中考体测不是目的,身心健康才有意义。每个学生兴趣不同,体质状况不同,如果“一刀切”划定一个统一标准,即使学生都考出好成绩,也难以取得长效。有媒体调查,中考体育开始实行后,初三学生的体质是初中各个年级中最好的,高一学生的体质也是高中各个年级中最好的。很大程度上在于初三阶段为了体育应试,突击搞体育教育,结果,中考体育就成了“只能管用一阵子,不能管用一辈子”,这显然不符合体育教育的宗旨。

去年,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通知》,从8个方面37项政策措施对深化体教融合提出了要求,将促进学生在“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中,实现“健康第一、全面发展”的目标。中考体育扩项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有利于学生更好实现这一目标,也有利于学生长久保持对几项或多项体育项目的兴趣,从而促进全民健身的质量。

学生可选择的体育项目越多,学校体育教育的难度也会越大。如果学校没有条件或没有意愿进行更多项目的体育教育,学校仍会局限在中考体育项目越少越好。所以,鼓励中考体育扩项目,还需要全社会的支持。通过全社会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供给,来满足学生更多选择权,让孩子们在丰富的体育活动的熏陶中培养起乐趣,从“要我锻炼”转向“我要锻炼”,在体育活动中超越自我,摆脱功利思维。

在这一点上,北上广深等地的做法值得借鉴。在上海,除了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外,还有社会上的近千处公共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便于家长带孩子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在赛事方面,国际青少年足球赛、城市青少年业余联赛等不胜枚举,仅市级青少年体育赛事就有124项;在广东,《广东省全民健身条例》以法规的形式要求打造“15分钟健身圈”。今年4月,广东公布2021年青少年各项体育竞赛计划,从普通的球类项目和田径项目,到击剑、曲棍球、射击、滑板、马术、冲浪等共75项。这样共同参与下的环境熏陶,必然打破应试体育的怪圈,让学生把体育当成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

关键词: 体育 弊端 应试 有利 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