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20日电(记者王镜宇)赵卫新是清华附小商务中心区实验小学的体育老师。在20多年的教师生涯中,他难以忘却的一件事,是把一个小胖墩变成了健康阳光的排球队长。
那是一个清晨,赵卫新到学校食堂吃早饭,刚进门就隐约听到哭声。他循声来到一个男孩身边,询问缘由。男孩用泪汪汪的眼睛看着他,边哭边说:“赵老师,因为我胖,同学们都嘲笑我。”赵卫新用手摸着他的头,安慰他说:“我们帮助你把体重减下来,好不好?”男孩用力地点了点头。
这个男孩姓杨。从那天起,小杨每天早晨按照约定时间来到学校,跟赵卫新到操场上跑步。然而一段时间之后,小杨爽约了。等赵卫新再见到他时,小杨说:“赵老师对不起,我累了,坚持不住了。”
当天晚上,赵卫新就到他家家访去了。他的父母这才知道赵老师在帮助他锻炼、减重,当即表态会积极配合,每天关注他的起居、锻炼和营养情况。于是,师生二人又开始践行诺言,每天清晨在操场上见面。
功夫不负有心人,小杨相继获得学校月度和年度减重冠军。2015年,赵卫新开始创建学校排球队,小杨加入队中,通过刻苦练习成长为队长,还带领球队获得了朝阳区排球运动会冠军。小学毕业后,他升入清华附中朝阳学校,又作为队长率领球队在北京市和全国中学生排球比赛中获得佳绩。
赵卫新说:“体育的本质是人格教育。小杨的体能和体质基础比普通孩子稍差,谈不上有体育天赋。我带他跑步的初衷是为了他的身心健康,希望体育能够提升他的自信心和精气神,这也是我对‘无体育,不清华;无体育,不成志’的理解。”
赵卫新自幼跟体育结缘。他小时候参加过摔跤项目的专业训练,拿过北京市冠军,1997年退役并从北京市第二体育运动学校毕业,被分配到丰台区第八小学成为一名体育老师,后来又先后在西罗园第四小学、芳草地国际学校任教,2012年来到清华附小商务中心区实验小学。
在教师生涯中,赵卫新感受过教育的艰辛,也体验过感动和震撼,有一个学生的身影时常出现在他脑海中。
几年前的一个下午,在课间休息时,赵卫新从楼道走过,一声“老师好”从背后传来。赵卫新回头一看,一个可爱的小男孩站在他面前行了个队礼,于是他高兴地应了一声“你好”。但随后的一幕让赵卫新惊呆了,这个男孩从他身边走过时,小脑袋不停地抖动。
半年后,赵卫新成了这个男生的体育老师,得知他是一名小脑萎缩患者。有了当初的偶遇,赵卫新对他多了一份关注。
冬天到了。有一节体育课内容是耐力素质训练,赵老师结合学校场地条件,设计了跑看台台阶的练习。当学生分组出发后,只有那名男孩还呆在原地不动。赵卫新跑过去问道:“你怎么了?”他没有说话,只是用期盼的眼神注视着赵卫新。赵卫新又问:“你想参加练习吗?”他点点头。赵卫新明白了,由于对空间、位置、高度、速度的感知与判断还在逐步建立中,男孩存在着心理恐惧,不敢独自参加这样的练习。
沉吟片刻,赵卫新决定扶着他练习。刚开始男孩信心满满,可当他走到台阶最高点时就开始小心翼翼地踱步前行。由于上肢长时间用力上提,赵卫新的胳膊开始酸痛,但他仍然坚持着。不一会儿,全班其他同学都已经完成练习跑回了起点。大家先安静了一段时间,突然有同学大声喊那位男孩的名字,为他加油。因为激动,男孩加快了速度继续前进,热泪在眼眶中闪耀。他抬起头凝视着赵卫新,用模糊的声音说了句“老师谢谢您!”
一件件小事,让赵卫新更加坚信,体育具有改变人的力量。他执教的学校排球队里有一名姓唐的男生,内心比较柔弱,爱掉眼泪。几年的排球训练下来,小唐坚强了许多。2018年,小唐跟队友们一起参加朝阳区排球运动会,在半决赛中他们面对强敌,最终逆转战胜对手,闯入了决赛,关键两局的获胜比分是27:25和17:15。终场哨声响起,小唐和队友们趴在场地里放声大哭。起身之后,他对赵卫新说:“老师,您放心,我这次的哭跟以前的哭不一样。”
赵卫新也在不断超越自我。2015年朝阳区教委推出排球项目发展扶持政策,遴选了一些学校,给予一定的资金引导。清华附小商务中心区实验小学在政策带动下开始发展排球项目,人到中年的赵卫新“半路出家”,开始练排球、教排球,一段时间后得到了排球专业人士的认可和赞誉。
五六年下来,在校方支持和赵卫新的努力下,学校成为北京市体育传统项目排球传统学校。现在学校的排球社团共有78人,每周三次训练,每次两个小时。在区级和市级比赛中,学校获得了一些佳绩,还向上级单位输送了10多名排球特长生。
“双减”政策出台后,赵卫新和其他体育老师更加忙碌了。他每天早上6点20出门,7点到校,吃完早餐之后布置晨练场地,7点40到8点05指导学生晨练。每天赵卫新要完成四节体育课教学,还要带领学生参加大课间活动和排球社团训练,组织策划各类校园赛事。到了周末,赵卫新会带着学校的游泳、滑雪等队伍外出参赛。他说,学校的11位体育老师要为两个校区的1500名孩子服务,大家都很忙。
“体育既是生命重塑,又是百味人生。每天早上在操场上看到孩子们快乐奔跑,微笑着跟我打招呼,是我一天最开心的时候。”赵卫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