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教育“双减”工作第三场新闻发布会上,朝阳区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自“双减”工作开展以来,朝阳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市委关于“双减”工作的部署,按照“校外治理、校内保障、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的总体思路,在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的同时,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实施了“五项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即提升课程管理、教学管理、作业管控、课后服务、家校沟通等五项能力,完善校内外协同育人格局,营造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教育环境。朝阳区各中小学校、相关单位纷纷行动起来,立足立德树人教育初心,对标“双减”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让“双减”有效落地。
强化课堂改革
让教育生态好起来
落实“双减”要充分发挥学校育人主渠道作用,需要为学校“减负增效”,而这其中的基础和关键又在课堂改革。为此,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根据“双减”工作要求,完善《朝阳区课堂教学评价标准3.0》(以下简称《标准》)评价量表,将教学进度、教学标高等关键内容纳入其中,以《标准》为工具,建构和应用区域“一核二层四环节”课堂教学改进模式,通过学区内外联动的教研全覆盖路径,加强学校教学视导和学科课堂改进指导。
同时,区教科院还从优质教学资源、先进教学手段、过硬教师能力三个方面协调推进,打整体仗,进一步为“减负增效”提供有力支撑。
优化优质课程资源方面,基于已建成的汇聚10000节线上优质课程资源的朝阳教育云平台,区教科院化静为动,在集中研训、视导交流等多种渠道中特别关注,推动资源广泛应用;以研促用,在主题研训、专题互动等多种平台中深入探讨,推动资源循环优化。
推进教育信息化研究方面,区教科院立足教育部“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和“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建设工作,构建以区域中心研究组为核心、重点项目学校为龙头、3种课堂形态(空中课堂、双师课堂、智慧课堂)为重点、6大研究任务为内涵、100所实验学校为矩阵的研究格局,多次召开主题研讨会,加快区域教育信息化研究发展步伐,促进教育信息化与课堂教学的深入融合。
区教科院在开展教师基本功培训方面,针对首届朝阳杯中小学教师基本功全员培训与展示活动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撰写并发布专业指导报告;将“双减”政策解读、课堂与课程标准把握、优质课程资源应用、作业与命题任务设计、课堂教学环节优化等内容纳入第二届基本功培训展示活动的内容,并于今年6月启动活动的专业指导工作。至今,全区各学校教师基本功培训活动正与“双减”工作融合展开。
不仅如此,区教科院还从“作业样态与效益研究”“小学零起点教学研究”“考试评价研究”等方面进行了重点突破。
除了区教科院,朝阳区中小学校也积极通过强化课堂改革,改善教育生态,提高学校育人水平,让每个学生在校内能够学得会、学得好、学得足。朝阳区垂杨柳中心小学就以规范教研管理为切入点,从时间、频次、内容形式上有效规范校本教研,落实各教研组教研活动上报制度。以单元整体设计为核心教研主题,增强教师课堂教学的完整性和结构性,保障学生学习的连续性和递进性。
优化作业设计
让学生书包轻起来
今年4月,教育部发布《关于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针对作业数量过多的问题,特别强调要严格控制书面作业总量,并区别不同学段和年级作出了具体作业完成时间要求。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90分钟。
为此,朝阳区垂杨柳中心小学进一步完善了作业统筹管理机制,制定了作业管理办法,在落实教育部作业时间要求的前提下,对作业的内容、形式等方面也进行了规范。学校不仅建立了作业校内公示制度,公开班级各学科作业,统筹作业时间;还进一步加强质量监督,要求作业必须在课内布置,作业难度不得超过国家课标;不得布置机械重复、惩罚性作业;严禁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还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系统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涵盖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个性化作业。目前学校从学业强化、体质健康、劳技养成三个维度设计课后作业。在学业强化维度,除布置以巩固新知为目的作业之外,还指导教师布置拓展类、实践类、创新类作业,体现不同层次,突出诊断功能,关注学生思维训练和能力提升。同时在体质健康和劳技养成维度,探索以一个星期为评价反馈周期的体育和劳动作业布置方式。
整合社会资源
让教育真正活起来
学校提供课后服务就是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见效的一项重要措施。朝阳区教委对标新要求,修订形成了“升级版”《朝阳区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重点指导各学校探索打破行政班开展跨年级的答疑工作,切实提高学校课后服务质量。
在陈经纶中学分校,学校在做好每天课后服务的基础上,每周四下午还开设了特色专长课程。其中,小学部专长课程内容涵盖艺术类包含行进管乐、舞蹈、民族打击乐、儿童粉笔画、工艺制作、诗韵诵读、戏剧表演等;科技思维类包含机器人、模型制作、科学建议、数独、STEM、高阶思维课堂等;体育类包含足球、篮球、啦啦操、轮滑、冰雪项目、击剑、围棋等共计32门。初中部专长课程主要是为在科学、文学、艺术、科技和体育等方面具有浓厚兴趣,或者学有特长的学生开设。不仅可以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需要,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不仅如此,朝阳区还将“走出校园”与“走进校园”相结合,加强与首都高校、体育场馆、博物馆等社会资源的联动,开展多样态的拓展活动、职业体验等社会实践活动。陈经纶中学分校就与温榆河公园携手打造的生态文明“大”课堂,致力于增强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和环境保护意识,将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带进课堂,共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同时也通过丰富多元的课程文化,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朝阳区垂杨柳中心小学在课后服务上,全面统筹规划三个小时服务。其中,第一个小时,以作业答疑辅导为主。第二个小时充分挖掘各科教师课外专长,为学生开设:体能训练、科技创新、文学赏析、思维训练、艺术实践五大类课程。第三个小时,为确有困难的学生提供特需托管服务,以讲故事、阅读分享、益智游戏为主。
此外,该校还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不仅将图书馆、操场、专用教室全面向学生开放,为学生课后托管提供场地和物资的支持。为满足师资需求,该校还积极调动校外资源,支持体育、科技等学生家长需求量大的项目。
朝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作为区内校外教育的重要场所,在“双减”背景下,边实践边探索,形成了包括“中心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课后服务活动及课程资源的审核标准”“课后服务教师行为规范”“校外教育指导员职责”“课后服务工作指南”等相关文件;先后建立了课后服务工作筹备组、秘书组、课程审核遴选组、评估督导组、学区信息联络群等工作机制;形成了朝阳区课后服务的三级管理体系,即区级专班(秘书组)——学区级(15个学区工作群)——校级(校外教育指导员入校指导),力求做强学区化站点,做细层次化,做好辅助化,系统构建校内外协同育人新格局。
同时,活动中心初步形成了“12345”课后服务指导工作模式,即:坚持“一个理念”:“一体两翼融合育人的全人教育”理念;确定“两大”指导类型:“管理指导型和专业指导型”;制定“三种”具体指导范式流程;提供“四优”资源:“优质师资、优质课程、优质资源、优质平台”;担当“五维”角色:“课后服务研究者、课后服务指导者、优质资源配置者、课后服务实施者,课后服务宣传者”。
截止到10月中旬,该中心近百名校外指导员以点带面深入15个学区49所学校调研,对31所学校进行入校指导;整合了活动中心及社会大课堂资源,供给近200项活动课程菜单;指导15个学区全部163所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校填报教育部“双减”管理平台信息。与此同时,持续开展50多项市区级公益性教育活动,为丰富课后服务提供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的优质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