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解决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北京大学持续推进新工科建设

2021-10-25 14:01:37

来源:互联网

2019年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2020年成立能源研究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未来技术学院……北京大学在推进新工科建设上动作频频。10月23日,北京大学召开首届北大新工科国际论坛。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邱水平在致辞中表示,希望搭建桥梁和纽带,把学术力量、人才力量、社会力量充分集聚起来,加快推动新工科建设,为国家解决关键核心技术的“卡脖子”难题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邱水平透露,近期,北大还将成立计算机学院、电子学院、智能学院,紧密围绕国家战略,加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关键技术攻关。

以13个院系和研究机构为主要建设单位

邱水平表示,北大“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把全力支持新工科建设作为完善学校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力争通过“十四五”时期的发展,实现覆盖前沿学术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国家重大工程的新工科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成果转化的快速发展。

记者从论坛上了解到,北京大学新工科现有13个院系和研究机构作为主要建设单位,包括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未来技术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等,涉及11个一级学科,现有教学科研人员656人,其中两院院士19人,国家特聘专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54人。

邱水平表示,面对未来科技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北大将加强对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的分析研判,凝练新工科发展的技术标准、建设方向,增强学科建设先导性,突出重点,加大投入,着力构建新工科发展的文化、制度以及整个学科生态体系。

同时,着眼经济产业发展的需要,始终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有思想、有学问、有能力,基础扎实、工科过硬的关键性人才,走出一条有北大特色的新工科发展之路。

记者从论坛上了解到,昌平校区是北京大学探索新工科研究生培养改革,打破学科壁垒、构建灵活的面向未来的新工科学科体系的试验区,是探索大学与社会深度协作共享的试验田。2021年9月,计算机系等首批新工科教学科研单位已整体入住昌平校区。

产学研融合发展是新工科建设的必由之路

在论坛开幕式上,围绕新工科建设等话题,来自学界、业界的与会者也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表示,对于高等学校而言,深化新工科建设,除了在学科、教材、方法、技术等方面进行改革外,还要有一些“外科手术式”的变化。

“什么是外科手术式的变化?大学的实验室原先更多是以教师为中心而设立的教学和科研的组织机构。今后,我们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现代科技产业的变革为中心,来成立二级教学科研机构。”同时,吴岩提出,产学研融合发展是新工科建设的必由之路。

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表示,他当年读书时北大还没有工科,后来出国留学学的是计算机科学,自己关于工程方面的理念和思路,都是在工作中慢慢学会的。

在李彦宏看来,新工科人才建设,一方面在于培育师资,另一方面在于提升学生的核心能力,“我认为,新工科时代的人才,必须要具备三方面能力,创新、跨界和开放。”李彦宏表示,着眼于未来产业应用,希望能加强校企双方的联动,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记者了解到,北大新工科国际论坛以“新时代、新挑战、新工科”为主题,包括主论坛和九个分论坛,包含集成电路前沿技术、生态文明与环境健康等议题。

关键词: 卡脖子 助力 持续 工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