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凤,在基础教育战线已经奋战了30年。从一名普通的农村教师到教育部名校长领航班学员,她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带领团队探索、创新提高小学教育质量的途径与方法,取得了突出的成效。
北京小学翡翠城分校校长 张文凤 北京市教委供图
校园建设理念:为了每一个生命的绿色成长
张文凤自担任北京小学翡翠城分校校长以来,“绿色成长教育”成为了她的办学的价值取向与核心追求。她认为,绿色是生命本身的颜色,标示着原生态的、活泼的生命之美。因此,选择用“绿色”表达对积极健康的生命成长状态的期待;用“绿色成长教育”表达办学追求与办学特色。教育是有关生命成长的学问,是以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张文凤用满满能量点缀教育情怀,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规律。
“我们校园环境的最大特点就是开放。”为了让学校更匹配“绿色成长教育”之下的环境,在校园环境建设上,张文凤始终遵循“开放童趣,自由舒展”的原则,努力将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注入教育的元素,尽可能开放所有的教育资源,让学校的每一寸空间都服务于学生的绿色成长。就拿楼道来说,图书、计算机、打印机、视听系统、钢琴以及其他许多乐器全部放在这里,让学生们触手可及。
校园的建设理念也体现在学生的养成教育中。张文凤认为,不把“让学生害怕作为教育的捷径”,学生的养成教育不能靠管、靠压。张文凤及同事在学校楼道里安装“分贝仪”,学生的声音超过70分贝时,仪器闪烁红灯,以此提示学生避免发出噪音,让学生在试错的过程中寻找正确的谈话音量,由此内化为学生内在的好习惯,使学生在离开学校监管的情况下,依然保持良好的习惯。当学生离开校园后,这种“养成教育”,依然能在学生身上留下积极的痕迹。
此外,张文凤还设置了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助成长的“小小议事厅”,让学生对学校的各项事物提出建议,由学校汇总分类,后续进行处理解决,并与学生面对面交流问题的解决情况及学生反馈。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心胸和视野都更加开阔,心系学校建设,最终帮助学生形成“心系小家,更心系大家”的优秀品质。
师资培养理念:促成读书文化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他们需要更多的专业自主权、更多的自主发展的空间;只有在自由放松的状态下,教师们才能充分地释放潜能、主动创造。”张文凤介绍,学校设置十三个学科工作坊和七个学术工作室,均由教师自己规划、设计、管理,教师整体专业素养得以提升,学生学习更加能保证质量。张文凤认为,作为老师,应低头做事,也要抬头看路,站在时代的脉搏上,做一名好老师,立德树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育人的根本和初心。
在校内,张文凤倡导“大气智慧、自信优雅”的教师文化,学校里把教师的读书交流与引领作为主要的校本培训方式。教师在读书交流中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反思内化,变为行动,有效地提升了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
几年如一日,日积月累坚持下来以后,干部教师的理论水平慢慢提升,更为可贵的是,这种理念直接显现于课堂之上,使得课堂更加自主、自然、和谐,教师们的自身修养也慢慢显现出来。几年来,教师队伍从建校之初的16人,发展到如今的165人;市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由建校时的13%发展到现在的31.3%;教师共获国家级奖54项,市级176项,区级 454项。
教育教学理念:深刻理解生命常识,促进学生可持续成长
张文凤倡导以“让每一个生命自然、自主、可持续的成长”为核心的“绿色成长教育”办学理念,并努力将这一理念转变成团队的共同愿景,使其成为学校发展之魂。她坚守:即使有激烈的竞争,也让学生的成长过程有规律、有尊严。
张文凤树立“大的课堂观”,将课堂延伸到校内外的每个角落,楼道里、操场上、楼顶的“梦想花园”、学校旁边的公园等都是学生们学习的地方;树立“大的课程观”,将德育活动、校园环境文化也纳入到课程之中,建立了“绿色成长课程”体系。对于渴望深入挖掘艺术知识的学生,学校开设“翡翠娃艺术团”校队,形成“下有保底,上有出口”的课程体系,让学生各得其所、各有所获,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多样化、个性化成长需求,力求“让每一个生命精彩绽放”。
张文凤认为,真正的教育,要深刻理解生命成长的常识,用成长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给学生自然、自主、可持续成长的教育。学生是一粒种子,生来就已经存在各种可能性,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就是去发现这些可能性,敢于让学生自主发展,着眼学生未来,帮助学生成就美好人生。(通讯员 张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