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疫情多地散发,暑期中小学生的健康安全是学校和家长最为关注的事情。我国生产的新冠肺炎灭活疫苗被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相关部门批准,在3-17岁人群中紧急使用。近日,多地启动了12-17岁人群疫苗接种。那么,青少年接种疫苗与成人有何不同,此举对于人群整体疫情防控的意义是什么,平时尤其是当下暑假期间中小学生应该怎样做好个人防护,今天我们来为大家解答疑问。
避免前往游乐场等高风险区域
任何没有新冠病毒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群,都是易感人群。因此,中小学生是主要的易感人群之一,尤其是尚未完成疫苗接种的中小学生。
目前,德尔塔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已成为全球新冠病毒流行的主要毒株,它具有传播速度快、体内复制快、转阴时间长等特点,且较容易发展成为重症。被其感染后,患者体内的病毒载量水平相比以往流行的毒株更高。德尔塔毒株的出现,进一步增加了人群感染的风险。
暑期学生群体的流动性大,哪些场所是高风险区域呢?除了已发现确诊病例、疑似病例的地区之外,所有具有高聚集程度、低通风程度的公共场所都是高风险区域。具体来说,除了疾控部门每日通报的中高风险地区,学生群体还应避免去车站、机场、大型游乐场、商场、写字楼等场所。现在是夏天,绝大多数室内场所会开启空调调节室温,这会减少室内通风的频次,并增加交叉感染的风险。
所以,在德尔塔毒株所引起的这波疫情过去之前,考虑到可能存在的一些未知风险,未成年人暑假期间应尽量避免外出;确需外出的,应严格采取正确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个人防护措施,以及减少在人群流动性大和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逗留的时间。广州一些地区疫情传播被有效阻断的经验,足以证明以上公共卫生措施在新的疫情形势下仍然有效。
“三同一四”都属密接
感染德尔塔毒株的临床表现与既往毒株感染有一些区别,它更类似于重感冒,如头痛、咽痛、发热、流涕、肌肉酸痛等。如果孩子出现了类似感冒的症状,一定不要大意,应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并注意自我隔离和密接人员隔离,同时报告社区。家庭成员和孩子有相同症状时,应全部佩戴口罩并按要求接受核酸检测和隔离,并配合疫情防控部门对居家环境进行彻底的通风和消毒。
另外,在德尔塔毒株流行的新情况下,学校和家长对于密切接触者的认识要改变——现在,同一个空间、同一个单位、同一个建筑,以及发病前四天,都属于密切接触者。这使得学校等教育机构的疫情防控面临着较大的挑战。青少年在暑期的活动范围大、流动性大,开学后学校集中活动较多,使得交叉感染存在可能。
青少年打疫苗为安全开学增加保障
未成年人接种新冠疫苗,有助于构建更加完善的人群免疫屏障。钟南山院士在接受央视采访时提到,由于此次德尔塔毒株导致的重症患者中,老年人比较多,同时也有孩子,所以加强这两类人群的新冠疫苗接种很有必要。
目前存在的疫苗突破性感染病例(部分确诊的德尔塔病毒感染患者已接种过疫苗),虽然意味着接种疫苗并不能完全避免接种者感染变异的新冠病毒,但按照要求接种疫苗仍具有预防和保护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可以减少感染风险、降低重症发生率和减少治疗恢复所需要的时间等方面。
在这里,还需再一次强调“按照要求接种新冠疫苗”,即做到完全按照疫苗接种的剂次和接种间隔时间来进行接种。因为接种剂次和间隔时间是依据大量严格的临床试验确定的,为了保证对应人群的免疫系统得到充分刺激从而产生理想水平的抗体,以保护机体免于感染。仅接种一剂或延长、缩短两剂接种间隔时间,均会影响疫苗保护效力的充分发挥。
所以,中小学生按照要求接种新冠肺炎疫苗,可大大助力群体免疫屏障的建立,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学校内病毒流行的可能,为安全开学增加保障。
家长应全程陪伴孩子接种
据国家公开发布的权威信息,我国3-17岁人群使用灭活新冠疫苗的一期和二期临床试验已经完成,中和抗体阳转率100%,抗体阳转率与成人组无显著差异。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专家组成员王贵强在7月17日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曾谈到,成人的和儿童青少年的疫苗都是灭活疫苗,它的剂量和剂型都是一样的,具体接种方式和成人一样,都是两针,两针间隔21天到30天。
对于家长来说,在孩子接种新冠肺炎疫苗的时期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孩子接种疫苗,家长应全程陪伴。家长或其他监护人陪同孩子接种,准备好孩子的身份证或户口簿,以及监护人的身份证,并由监护人签署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
2.疫苗接种应和其他疫苗间隔14天。但如果出现外伤、狗咬伤等需要注射破伤风或狂犬疫苗等情况,则不受14天时间间隔的限制。
3.接种前避免劳累和空腹,在孩子放松的情况下接种更佳。
4.除有特殊不适之外,应严格按照要求的间隔日期接种,以最大程度保障疫苗的保护效力。
5.接种后一定要留观30分钟,以防意外。如果孩子在注射疫苗后30分钟内发生不适,立即寻求疫苗注射现场负责留观人群监护的医护人员的帮助,监护人需在场以便配合医护人员。如果孩子在疫苗注射结束离开现场后发生不适,按照疫苗接种的注意事项联系疫苗注射机构工作人员咨询处理。
根据目前的数据,疫苗注射的不良反应主要是局部疼痛、红肿,少数情况会出现发热等表现,但这些不良反应是可控的。如果家长判断孩子情况紧急,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或自行就近送医治疗。
健康指导
学生防疫做好这11件事
国家卫健委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德尔塔毒株并没有导致新冠病毒生物学特性发生颠覆性改变,传染源传播途径基本清楚,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接种新冠疫苗仍然是个人最有效的防护手段。
因此,我们建议家长帮助和督促中小学生从以下11个方面做好预防:
1.根据疾控部门的统一安排和要求,确保按照规定剂次和间隔时间完成新冠肺炎疫苗接种;
2.外出时,正确佩戴一个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以上防护级别的口罩,并定期更换,但不要一次戴多个口罩,也不要戴有呼吸阀的口罩;
3.日常生活中注意手部卫生,及时、认真地进行手部消毒;
4.与他人共处同一空间时,无论室内还是室外,社交距离都应保持在1米以上;
5.无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时,生活和学习区域的预防措施以日常清洁通风为主;
6.进入超市、商场等公共场所,乘坐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戴好口罩,遵守排队1米线,缴费时首选无接触支付;
7.乘坐厢式电梯时,全程佩戴口罩,间隔站立,接触电梯按键等公共部位后及时给手部消毒,或是佩戴手套、用纸巾隔离手指与电梯按键等公共部位,在手不干净时不要触碰眼、口、鼻;
8.在外用餐,应先用流动水和洗手液、肥皂、香皂等洗涤用品洗手,没有流动水可用随身携带的免洗手消毒剂或一次性酒精湿巾清洁双手;
9.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捂住口鼻,随后将纸巾包好扔进垃圾桶;
10.对于较小的孩子,家长要培养其手部卫生意识,及时纠正他们吃手和啃玩具的不良习惯,定时清洁双手和玩具;
11.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进入需要使用健康宝扫码登记的场所时,要主动、积极配合,以保证自己及时接收到疫情防控的相关信息。
洗手,你做对了吗?
正确洗手,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便捷、最经济的方法之一。但洗手不是“冲一下”,如果做不对,很可能手就白洗了。
流水+洗涤用品净手更彻底
条件允许的话,最好的洗手方法是在流水冲洗的基础上,加用洗涤用品去污杀菌,做到深层清洁。可用的洗涤用品大致有4种,推荐给大家。
洗手液“卫消证字”批号的洗手液添加了杀菌成分,能有效抑制或杀灭手部在与外界接触中所沾染的各种细菌,同时含有护理成分,能够减少刺激,滋润皮肤。
肥皂 成分简单,包含高级脂肪酸或混合脂肪酸的盐类,有较强的去污和杀菌效果。由于经常洗手容易造成皮肤干燥,可以辅助使用皮肤保护剂(如护手霜等)。
香皂 与普通肥皂相比,香皂会额外添加一些润肤成分,如甘油、椰油酸、棕榈酸等,不仅具有杀菌作用,还可以润肤。
免洗手消毒液 作为方便的洗手产品,对于不存在可见污物的手进行20秒以上的揉搓,也可以达到理想的手消毒效果。
在流水洗手的情况下,建议首选洗手液作为洗涤用品。肥皂和香皂与他人共同使用,有交叉感染的可能。洗手液瓶身完全封闭,使用时能够避免手接触液体本身,交叉感染的风险较低。
疫情期间宜选哪种洗手液
不是所有的洗手液都能杀菌。洗手液的主要功能是清洁护肤,有些特定成分可以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所以,洗手液分为普通型和抗菌杀菌型。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以分辨洗手液究竟有没有杀菌作用——识别“卫消证字”和“卫妆准字”。
“卫妆准字”是国家卫健委化妆品检测部门针对国产化妆品颁发的批准文号,持有“卫妆准字”批号的洗手液属于化妆品范畴,不具备杀菌、抑菌功效。“卫妆准字”的洗手液与普通的洗发露、洗面奶同属一般性护肤化妆用品,只能达到清洁、去污目的。
而“卫消证字”洗手液在清洁的基础上增加了杀菌作用,能帮助杀灭或抑制常见致病菌,如化脓性球菌、肠道致病菌、致病性真菌等。这类洗手液适合特殊人群如医生、收银员等,以及特殊场合如医院、酒店、公共卫生间等使用。
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不可能时时处于有流动水洗手的环境,随身携带小包装的免洗手消毒液十分方便。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在市面上出售的具有杀菌作用的免洗手消毒液中,含有氯己定成分的产品并不能杀死新冠病毒,因此在疫情期间,不推荐使用。我们推荐使用的免洗手消毒液是含有酒精成分(60%-80%的浓度)的产品。酒精过敏者可选用季铵盐类等非醇类手消毒剂。
总之,疫情期间,请大家勤洗手。无论是使用流动水+洗涤用品洗手,还是使用手消液进行消毒,都需要揉搓到手的各个部位,充分揉搓手掌、手背、指缝、指尖、指关节、拇指、指甲缝,过程至少持续20秒,以达到彻底和规范的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