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三批新高考改革试点的8省市迎来“首考”,志愿填报采用全新模式,具体分为“院校专业组”和“专业(类)+院校”两种类型。由于往年志愿填报数据参考价值变低,一些焦虑与迷茫的考生和家长转而投向服务机构寻求帮助。志愿填报服务机构大多宣称,能通过整合院校信息和录取规则,帮助家庭节省时间、化解焦虑。据《工人日报》报道,部分机构存在价格虚高、数据陈旧、夸大宣传等现象。
高考志愿填报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每年填报志愿都让人伤透脑筋,今年新高考“玩法”变了,像江苏、福建可报40个志愿,湖南、湖北、广东有45个,重庆、河北有96个,辽宁多达112个,选择多了有时也是尴尬甚至“痛苦”。对一些志愿填报服务机构的话,有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特别是对高价填报志愿,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追问。
其一:填报靠谱吗?志愿填报服务机构的优势在于,对于新高考政策、录取规则、专业细分等了解较多,但这是相对的,也是比较宏观的,与每个考生的情况未必能有效衔接。再拿服务机构津津乐道的高科技+大数据+专业化组合招牌来说,科技手段有多高级也很难说得清,如能掌握当年招生信息,精准填报,肯定很棒,可是这个数据谁能掌握?所谓专业化,不少指导老师是半路出家或新手,就像一些药店里的“老中医”,穿了一身白大褂就充当专业人士了。
其二,能如所愿吗?志愿填报的重要性及其复杂性自不必言,但其重要和复杂,往往就体现在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填报志愿是个性化的事情,考生的考分不同,志向不同,没有统一标准,也没有一个共性系统可以解决所有个性问题。有的机构依赖往年的数据,把分数作为筛查学校和专业的唯一指标。且不说方式是否妥当,置志向和兴趣于何地,单讲如果这么简单,那么考生和家长事先做点案底功夫,也能够达到。多了解、多沟通、多思考,难道不比把命运交给别人更好?
其三,收费合理吗?现在的志愿填报,俨然成了一个赚钱的风口行业。截至目前,全国有1500多家机构(企业)的名称或经营范围标有“志愿填报”字眼,再加上若干打擦边球的,乃至各种分支机构,市场真是热闹。而从收费上讲,少则几百,多则几千,有的达到几万,让人瞠目结舌。
有人认为,志愿填报服务“愿买愿卖”“愿打愿挨”,只要是市场选择,没有强买强卖,那就是合理的事情。市场是个好东西,但对过度市场化,要保持一定警惕。尤其是教育这样的行业,恐怕不能只有挣钱这一个评价标尺。而当一个行业,只剩下钱时,真能让人放心吗?具体到志愿填报,谁能保证,家长钱花掉了,不是交的“智商税”呢?
高考志愿填报的确是一个技术活,但志愿也是自愿,主要应该由自己完成。对于考生来说,高考填报志愿,是人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拥有重大事项选择权。谁也不会彻底否认志愿填报机构的作用,这些机构能够做到现行规模,肯定有其独到之处,满足或者制造了一定的市场需求。只是想提醒,从靠谱、如愿、合理这三个关键词出发,就会有新的发现和思考。
志愿填报不能只有工具理性,还要兼顾价值理性。就怕“花钱填报志愿”只有工具理性而没有价值理性,更怕工具本身也是问题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