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国高考落下帷幕,诸如“高考结束当天最想做的事”“高考完是打工还是旅游”等,瞬间成了社交网络的热搜话题。
寒窗苦读,考试结束。不管答卷是否称心如意,考场结束铃拉响之时,学子和家长就走入了新的生活状态。或许有悲有喜,或许五味杂陈,或许略有遗憾……
我们采访了多位以往的高考生,为您献上这份高考结束休整参考指南。
睡觉★★★★★
大考后睡觉最踏实
“不要想考试,不要想考试,好好休息几天。”回想起高考结束后自己的状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一学生佳佳,对今年考试的学弟学妹建议。
去年高考结束后,佳佳有好几天都还陷在考试的场景中。“这道题是不是换个回答方式会更好?英语考试我能得几分?那道题有没有回答到给分点上……”佳佳说,这样略带焦虑的情绪影响了自己好久。后来回过头看,这些纠结、焦虑都是没必要的。在她看来,高考结束后,首先需要的就是给自己的身心放个假。
“最重要的就是让精神松弛下来,不要太紧张成绩,也不要太兴奋,把心态调整好。”北京建筑大学大一学生小易的考后放松秘诀更简单——睡觉。而且,她与父母提前打好了招呼,要“一睡不起”的那种睡觉,绝不主动起床的那种。
小易说,去年,父母原本计划和她外出庆祝一下,然而她拒绝了,“我就是想自由自在地歇几天”。对于小易的要求,父母很理解。回到家后,她径直走进了自己的房间开始“躺平”。不过,第二天昏昏沉沉之中,她还会想到自己哪道题没做好,甚至还会做所有题目都不会的噩梦……后来慢慢地,随着身心放松,她才睡得踏实了些。
睡一觉并不仅仅是睡,主要还是要让大脑得到充分休息。“就这样睡了三天多,然后才觉得自己‘活’过来了。爸妈给我在书桌上摆好了好几种饼干、点心、饮料,还有洗好的水果,但是没有干涉我。我挺感谢他们的,感谢他们宽容孩子暂时躺平”。
小易希望这届考生的家长能够放宽心,不要太在意孩子的成绩或者考后的反应,“家长有时候觉得自己小心翼翼的,其实我们心里都明白。把时间还给孩子,让孩子自由安排才是最好的。”
聚会★★★★
出分前聚会最轻松
聚餐、K歌、上网、刷夜……每年高考结束后,有不少学生都会瞬间进入“放养”模式。然而,多位学长学姐也提醒大家,放松要有度,不必非得喝个大醉,或者熬出“熊猫眼”等。
“听说去年有同学考试结束当晚就去刷夜了,还有的同学喝吐了。看新闻,不是还有一些考生扔书本吗?”大一学生穆迪说,包括他在内,有很多学生都是为了高考而默默奋斗了十多年。高考考试结束后,很快就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大家的情绪突然间集中释放,不太恰当地说,感觉有点像‘报复性放纵’。”
“下了考场,身边就有同学张罗聚会。我也去过聚会,不过大家都挺乖,挺克制的。”佳佳表示,自己那段时间除了参加同学聚会,剩下的时间就是做一些自己喜欢却在高中阶段不能“过瘾”的事。“比如看看小说、刷刷短视频等,在高考之前几乎不能做的事,都在那段时间弥补回来了。”
而在身体状态恢复了之后,小易也开启了“聚会”模式。在出成绩之前的将近一周时间里,小易几乎天天都和同学忙着聚餐。小易特别推荐学弟学妹们也能珍惜这个小的空窗期,在各奔东西之前多聚几次。“成绩没出来,大家的差距就没拉开,一起聚会时不用考虑是否有心情落差,大家都轻松。”
“什么事都有一个度。高考过后的放松也是,千万不要过度。有时候,反而容易让身体不舒服。”大一学生穆迪认为,高考后的放松有很多途径和方法,不必非要去吃吃喝喝,甚至把自己搞得酩酊大醉、作息黑白颠倒。“本来就是奔着放松的目的去的,没必要搞得身体很累。”
学车★★★☆
工作日学车人最少
厦门大学大一学生小熙回忆,去年高考结束后有的同学忙着出门游玩,有的酝酿打工兼职,她却陪姥姥住了一个星期,“之前有半年多没去过,姥姥很惦记我。”
那几天,小熙每天都会陪姥姥和姥爷一起去附近公园散步、到市场购物、一起准备美食,晚上还和他们一起看电视剧……小熙觉得这样做非常值得,“从上中学之后,第一次有这样长的一个时间段陪他们,会想起小时候的一些画面。”
从姥姥家回来,小熙开始学车,用半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科目一和科目二的考试。今年年初的寒假,小熙完成了考试,最终拿到了驾照。“现在是汽车社会了,有这个技能很重要啊。而且考驾照的过程比较长,将来可能抽不出这么长的时间来。”小熙还介绍说,驾校每到周末都很难约车,而考试完的学生时间充裕,正好可以把练车时间约到工作日的下午,这样来回的路上也不堵车,能节省不少时间。
小熙觉得考生在高考之后,除了稍微放松之外,也可以制定一些小计划——比如,好好想一下大学专业的事。尽量多和高中老师联系,听听他们对自己所能报考学校的分析,也请老师帮忙介绍靠谱点的志愿报考讲座,多多咨询专家,从中挑出最优选择。“老师的意见会中肯一些。自己也要多研究,心里有数了,去听讲座的时候也能避免被忽悠。这个功课还是得自己提前做。”
小熙还建议应届考生认真规划未来四年的奋斗目标,“之前都是把高考当成奋斗方向。上了大学之后,需要考虑自己到底要干什么。大多数人肯定还得考研究生,还是得继续努力啊。”佳佳和小熙的看法一样,“以前老认为上了大学就可以放松下来了,其实不是。我发现大学期间也要好好对待。”
提醒
骗子加倍忙 千万别上当
每年此时,就在考生和家长稍稍放松的点儿上,各路骗子就开始“加班加点”了。尤其是,涉高考招生录取类的骗局比较高发。而这,考生和家长也需要小心提防。
“去年高考结束后,老师就在微信群里反复告诉大家,要注意防骗。”佳佳表示,当时老师提醒大家,从考试结束到拿到录取通知书这段时间,要注意涉及填志愿、录取等的不明电话或信息。“老师提醒要走正规的渠道,不要相信网络未知的信息,所以大家都很注意。”
前两天,教育部也发出了类似预警。教育部日前联合中央网信办、公安部等部门梳理汇总了近年来出现的一些诈骗案例和虚假信息,提醒考生和家长谨防上当受骗。
其中,有一起典型案例为:2020年5月30日,受害人陈某某在某网站认识了一名叫陆某超的男子,该男子称能帮助受害人的孩子录取到更好的学校。通过网上多次联系,陈某某相信了陆某超的谎言。之后,陈某某陆续向陆某超支付7.8万元,结果不但没有录取,反而人财两空。10月8日,民警将嫌疑人陆某超抓获。
记者检索发现,近几年侵害高考考生权益的诈骗活动,在考生查分阶段和录取阶段居多。诸如“内部大数据”指导志愿填报、提前查询考分、走“内部指标”录取、分数不够花钱可“补录”、帮考生申请助学金和补贴、“高仿”录取通知书等情形,均涉嫌诈骗。
教育部提醒考生和家长,高校招生录取有严格的工作流程。高校招生计划由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统一向社会公布。高考录取过程中不存在所谓的“内部指标”。考生及家长要高度警惕此类“花钱能买大学名额”的诈骗信息。要从正规渠道了解、确认考试招生政策和信息,切勿轻信蛊惑信息,以致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