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操场上的篮球区域,学生们正在进行一场篮球“特训”,另一侧空场地上学生们正在做基础拉伸;边上的绿荫走道上,摄影团的学生们正在拍树叶;舞蹈教室里、合唱教室里,也都是孩子们训练的身影……这是下午3点半后,走进海淀的小学校园里经常能看到的景象。如今,学校里丰富的“课后课”,成为不少学生的选择。
记者昨日从海淀区教委了解到,截至4月30日,海淀全区共有20.9万名中小学生参与课后服务工作。同时,参与课后服务工作教师数量达1.7万人,比例超过94%。今年,该区还将进一步加强课后服务,让这一服务覆盖更全面、内容更加丰富,形式也将更加灵活。
据海淀区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海淀中小学的课后服务,目前均由下午3点半放学开始,服务时间多为两个小时,到下午5点半结束。在此期间,课后服务内容多分为两类:一类为课后答疑、作业辅导;另一类为兴趣选修、专业社团。
课后答疑和作业辅导方面,如十一学校一分校等不少学校的任科教师课后会进行“巡回”答疑,深受家长和学生的认可。兴趣选修部分,各个学校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学习特点,开设的各类课后课,可谓“五花八门”,劳动课、烹饪课、编织课、武术课、击乐、篮球、健美操、击剑、射箭、景泰蓝……不少学生也从中挖掘了自己的潜能。“我们学校的课后服务里有射箭选修课,一个名不见经传、原来没什么特长的孩子报了这个课,他在这里‘找到’了自己,后来他还参加了北京市的比赛,拿了个人和混双项目的第一,让老师们很惊喜,家长也非常感谢学校。”北京实验学校(海淀)小学部副校长单春兰表示。
海淀区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各学校课后服务内容,首先要求与五育并举相结合,整体规划、系统设计,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其次,还要与提升学生体质健康需求相结合,优先倾斜体育运动,增强学生体能,解决“小胖墩”“小眼镜”问题。另外,课后服务工作还要与学生课业辅导相结合,有计划有步骤指导学生完成作业、解决学生学习问题,以增强学生学习能力。
“在资源统筹上,我们鼓励学校进行校内外联动,用小场地、少器材、全参与,解决小学场地不足的问题。”上述负责人表示,“不少学校面临大量生源、场地不足的情况,通过内部挖掘,老师们有意识地进行课程形式的创新改革,比如开发室内操创编、错班错峰上课等方式,积极想各种办法来解决。”
单春兰也举例说,学校全部的场地都用于课后服务,进行有机的排列循环使用,“比如有教室今天上美术课、明天上民乐课,后天用来上武术课、排着用;利用学校的门厅、楼道、教室,来进行戏剧的排演”。
据悉,下一步海淀区课后服务还将实现更全面的覆盖,“实现服务对象全覆盖,零拒绝”,海淀区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提高学校教师参与积极性,鼓励学校创新工作方式,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开展预约式、临时式、主动式等多形式的课后服务。“整顿校外培训机构最终是要提升中小学课内的质量,在校内学足、学好,各校要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优化课后服务内容,提供内容更丰富、更高质量的学科指导及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