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们,大家知道皇帝是怎么祭天的吗?”在天坛公园,七八个孩子正围着绘声绘色讲历史的领队老师,“为了跟神仙对话,皇帝提前4个月就要做准备了……”细致耐心的讲解,生动趣味的故事,儿童化的语言表达,一下子就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孩子的脑袋瓜儿不停地随着领队老师的指引转动着,还拿着小本子边走边记。
今春,户外课堂受到了家长和孩子们的喜爱,研学营搬进了公园、动物园、博物馆,随着这些场所的教育服务职能日渐凸显,针对儿童听众群体特点“因材施教”的讲解员纷纷上线,陪伴孩子边玩边学迎接新学期。
量身定制
“孩子玩进去了也学进去了”
刚上一年级的子睿是北京天文馆的常客。上小学前,子睿的父母就没少带他到天文馆,可是要说天文馆里最吸引他的却是一座滑梯。“天文馆前前后后去了五六次了,孩子每次都赖着要玩滑梯,对天文馆里的科普影片却提不起兴趣。”子睿的妈妈王女士无奈地说,“家长对天文知识也不太了解,那些科普影片虽然看着生动,但是细究起内容还是太专业了,孩子听不懂,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上周六,因为一个新角色的出现,子睿从天文馆回来嘴里念叨的不再是滑梯,而是“穿梭宇宙”的见闻。“谁知道太阳是什么颜色的?太阳光是什么颜色的?”“我!我!”在研学营讲解员的引领下,孩子们举起手,你争我抢地说着他们眼中的太阳。
有的孩子说太阳是红色的,有的说太阳是黄色的,还有的说是白色的。子睿则告诉记者,他在天文馆里看见过蓝色的太阳,每次跟家长说起的时候,爸爸妈妈总会纠正他说太阳是红色的,发着黄色的光。在记者的鼓励下,子睿对讲解员肖老师说:“我见过蓝色的太阳!”肖老师笑了笑,“到底谁说的是对的?下面我们就会到太阳厅去寻找太阳和太阳光真正的颜色!”
肖老师领着孩子们在天文馆太阳厅的太阳投影像、太阳屏幕、太阳光谱投影和光谱成因展台前一一停留,引导着孩子们解开太阳颜色的谜团。在太阳投影像前,孩子们看到了不同观测方式下的太阳,有蓝色的、绿色的……另一边,孩子一边听着肖老师讲着太阳的故事,一边通过棱镜,看到太阳光被分解出了七种色彩的光芒。“以前只觉得看到好多颜色很好玩,原来这是太阳光的颜色呀。”子睿这一次透过棱镜看到七色光,却有了跟以往不同的理解。
看着孩子一会围着老师问这问那,一会在笔记本上涂涂画画,王女士欣慰地说:“大半天了都没问我要手机,玩进去了,也学进去了。”
不仅市场中各研学营纷纷开发了针对儿童的博物馆讲解课程,很多博物馆也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量身定制了小讲堂。记者从首都博物馆了解到,首博就曾面向儿童开设了中轴线、传统服饰、一带一路等主题的亲子活动和相关课程,更在官方网站中特别设置了“少儿网站”入口,动画形式的科普视频、充满童趣的在线游戏都能让孩子看得懂、学得会。
专业引领
“从儿童的视角去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