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标题:博物馆捧出“春节礼包”
中国国家博物馆今天推出“牛事如意——辛丑牛年迎春文化展”,让观众牛年赏析“牛文物”。
展览从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中遴选与牛有关的文物和艺术品160余件(套),分为与牛为伴、牛为艺源、春牛颂福三个单元。
展品中既有融汇牛角形象的商周青铜礼器兽面纹青铜鬲、颇具特色的古滇国青铜器,也有不同历史时期与牛有关的雕塑、绘画作品。依据老子出关、牛郎织女、吴牛喘月等历史典故绘制的图像让传奇故事更加形象生动。
“土膏初动正春晴,野老支笻早课耕。辛苦田家惟穑事,陇边时听叱牛声。”描绘渔樵耕读的清代瓷器粉彩耕织图尊,其表面环绕着一周诗画对应的耕织主题装饰,承载着农耕社会最朴实的夙愿和期待。
《盘车图》《豳风时序歌图》《嫁娶图》等书画作品将牛与世俗社会紧密相连。其中的《豳风时序歌》为嘉庆读《诗经·豳风》有感而作的诗文。图卷画面描绘了田间劳作的场景,包括牛耕、收割、牛车运粮、摘桑等。《牧笛图》《秋郊归牧图》等绘画作品则在虚实之间抒发着古人对山水田园的向往情怀。
此次展览的地点在国家博物馆南8展厅。
看 古代钱币
古人为什么称银子为“纹银”?刀币是怎么来的?五铢钱有多重?今天上午,“中国古代钱币展”开幕,通过一千八百余件珍品钱币,系统展示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
中国古代钱币展从20万枚馆藏钱币中精选出1800余件珍品,辅以其他类别文物200件,分“泉林漫步”与“圜宇方圆”两部分进行展示。展览的钱币从原始海贝到早期的刀布币和圜钱,再到持续两千年之久的方孔圆钱,直至清末的机制铜、银元,脉络传承明晰,品类繁盛。此次展览的地点在国家博物馆南11展厅。
赏 服饰衍变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日前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启幕,130件(套)服饰文物展示了中国古代服饰的衍变历程,同时也生动地描绘出中国古代服饰之美。
此次展览是国家博物馆首个服饰通史类展览,以孙机等国博学者数十年学术研究成果为依托,按历史时期分为“先秦服饰”“秦汉魏晋南北朝服饰”“隋唐五代服饰”“宋辽金西夏元服饰”“明代服饰”“清代服饰”六个部分,系统展示了中国古代服饰的衍变历程。
本次展览还绘制了大量线图、制作了15尊不同时代的服饰复原人像,完整呈现中国古代衣冠配饰的整体形象,可以说是一部立体版的中国古代服饰简史。
绘 小康生活
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身边的年味越来越浓。寓意吉祥的年画,是中国家庭迎接新年的传统仪式之一。“新生活·新风尚·新年画”——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美术作品展日前在首都博物馆方厅一层开展,市民节日期间可以来博物馆看“年画里的新生活”。
走进展厅,一幅幅色彩鲜艳、民俗气息强烈的年画带给观众一种过年的喜庆。展览收录了230余幅(套)作品,分为小康新生活、时代新风尚、贺岁新年画三个单元,通过木版年画、新年画、农民画以及具有年画元素的插画等多种表现形式,为生活画像、为时代画传。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月26日,观众可预约参观。
展 生命之美
春节期间,自然博物馆除夕、初一闭馆,初二至初六开放。今年,自然博物馆线上线下联动,为观众奉上丰盛“春节礼包”。
其中,临时展览“生命之美”和“飞羽之美——鸟类科学艺术展”正在火热展出中。“生命之美”展以昆虫、飞禽走兽、海贝、植物等标本为主,399件标本引领观众开拓赏析生命之美的崭新视角;“飞羽之美——鸟类科学艺术展”跨科学与艺术两个领域,以独特视角探寻鸟类生物学之谜及美学之瑰丽。
此外,中国文物报社联合北京自然博物馆等40余家文博机构,今年共同推出《牛转乾坤——辛丑(牛年)新春生肖文物图片联展》线上展览。
讲 家风故事
从2月11日至17日(除夕至初六),国家图书馆将严格按照相关疫情防控要求照常对外开放,实行预约入馆制度。
目前,“家和万事兴——家教家风主题展”在国家典籍博物馆第二展厅开展。展览共分为“家范传世”“风范长存”“和合新风”三个单元,通过 38个人物、70余件展品,讲述家风故事。
此外,2月 11日至 17日,国图将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推出“乐读迎佳节·书香伴新年”线上读名著以及少儿阅读书目推介活动,指导青少年读经典过新年。2月14日,国图官方微信公众号还将举办“我们的节日——春节喜洋洋”春节手工线上课堂。
中国国家博物馆今天推出“牛事如意——辛丑牛年迎春文化展”,让观众牛年赏析“牛文物”。
展览从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中遴选与牛有关的文物和艺术品160余件(套),分为与牛为伴、牛为艺源、春牛颂福三个单元。
展品中既有融汇牛角形象的商周青铜礼器兽面纹青铜鬲、颇具特色的古滇国青铜器,也有不同历史时期与牛有关的雕塑、绘画作品。依据老子出关、牛郎织女、吴牛喘月等历史典故绘制的图像让传奇故事更加形象生动。
“土膏初动正春晴,野老支笻早课耕。辛苦田家惟穑事,陇边时听叱牛声。”描绘渔樵耕读的清代瓷器粉彩耕织图尊,其表面环绕着一周诗画对应的耕织主题装饰,承载着农耕社会最朴实的夙愿和期待。
《盘车图》《豳风时序歌图》《嫁娶图》等书画作品将牛与世俗社会紧密相连。其中的《豳风时序歌》为嘉庆读《诗经·豳风》有感而作的诗文。图卷画面描绘了田间劳作的场景,包括牛耕、收割、牛车运粮、摘桑等。《牧笛图》《秋郊归牧图》等绘画作品则在虚实之间抒发着古人对山水田园的向往情怀。
此次展览的地点在国家博物馆南8展厅。
看 古代钱币
古人为什么称银子为“纹银”?刀币是怎么来的?五铢钱有多重?今天上午,“中国古代钱币展”开幕,通过一千八百余件珍品钱币,系统展示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
中国古代钱币展从20万枚馆藏钱币中精选出1800余件珍品,辅以其他类别文物200件,分“泉林漫步”与“圜宇方圆”两部分进行展示。展览的钱币从原始海贝到早期的刀布币和圜钱,再到持续两千年之久的方孔圆钱,直至清末的机制铜、银元,脉络传承明晰,品类繁盛。此次展览的地点在国家博物馆南11展厅。
赏 服饰衍变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日前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启幕,130件(套)服饰文物展示了中国古代服饰的衍变历程,同时也生动地描绘出中国古代服饰之美。
此次展览是国家博物馆首个服饰通史类展览,以孙机等国博学者数十年学术研究成果为依托,按历史时期分为“先秦服饰”“秦汉魏晋南北朝服饰”“隋唐五代服饰”“宋辽金西夏元服饰”“明代服饰”“清代服饰”六个部分,系统展示了中国古代服饰的衍变历程。
本次展览还绘制了大量线图、制作了15尊不同时代的服饰复原人像,完整呈现中国古代衣冠配饰的整体形象,可以说是一部立体版的中国古代服饰简史。
绘 小康生活
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身边的年味越来越浓。寓意吉祥的年画,是中国家庭迎接新年的传统仪式之一。“新生活·新风尚·新年画”——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美术作品展日前在首都博物馆方厅一层开展,市民节日期间可以来博物馆看“年画里的新生活”。
走进展厅,一幅幅色彩鲜艳、民俗气息强烈的年画带给观众一种过年的喜庆。展览收录了230余幅(套)作品,分为小康新生活、时代新风尚、贺岁新年画三个单元,通过木版年画、新年画、农民画以及具有年画元素的插画等多种表现形式,为生活画像、为时代画传。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月26日,观众可预约参观。
展 生命之美
春节期间,自然博物馆除夕、初一闭馆,初二至初六开放。今年,自然博物馆线上线下联动,为观众奉上丰盛“春节礼包”。
其中,临时展览“生命之美”和“飞羽之美——鸟类科学艺术展”正在火热展出中。“生命之美”展以昆虫、飞禽走兽、海贝、植物等标本为主,399件标本引领观众开拓赏析生命之美的崭新视角;“飞羽之美——鸟类科学艺术展”跨科学与艺术两个领域,以独特视角探寻鸟类生物学之谜及美学之瑰丽。
此外,中国文物报社联合北京自然博物馆等40余家文博机构,今年共同推出《牛转乾坤——辛丑(牛年)新春生肖文物图片联展》线上展览。
讲 家风故事
从2月11日至17日(除夕至初六),国家图书馆将严格按照相关疫情防控要求照常对外开放,实行预约入馆制度。
目前,“家和万事兴——家教家风主题展”在国家典籍博物馆第二展厅开展。展览共分为“家范传世”“风范长存”“和合新风”三个单元,通过 38个人物、70余件展品,讲述家风故事。
此外,2月 11日至 17日,国图将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推出“乐读迎佳节·书香伴新年”线上读名著以及少儿阅读书目推介活动,指导青少年读经典过新年。2月14日,国图官方微信公众号还将举办“我们的节日——春节喜洋洋”春节手工线上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