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医务人员中70%~80%是护士
早上七点半,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急诊科护士田佳璐已经到岗,开始清点急救车及物品。虽然距离交接班时间还有半小时,但为了保证一天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作为护士的田佳璐从来不敢掉以轻心。
早上8点,从夜班护士手里接下各类事项后,田佳璐就马不停蹄地奔走于急诊科的各个角落。这位阿姨需要静脉输液,那位大爷需要量血压,刚刚送来的危重病人还需要上呼吸机,还有患者需要中医操作……每一位患者都有不同的治疗需求,同样迫切。“急诊护士都是‘脚踏风火轮的人’,连上厕所的时间都尽量减下来,以免耽误病人的救治。”田佳璐说。
不知不觉,12点到了,饭才刚吃一半,田佳璐就被唤去参加急救任务。为保证随时抢救患者,急诊科的人一般都是轮流吃饭,中途遇到抢救是常有的事儿。疫情防控期间,预检分诊、流调等流程的增加,也让护士的工作增加不少,一边手上工作不停,一边时而有患者或家属迫切要进行治疗的催促,“有时确实会忙到压抑,但我必须克服,这是一份与生命赛跑的工作。”田佳璐说,对比每天的工作内容和节奏,几乎是一样的,但单看一天的工作,又觉得繁杂而新鲜。
下午五点四十分,与夜班同事交接后,田佳璐才终于迎来一天的休息时间。护士的节假日与普通上班族不同,因为需要24小时有人在岗,他们365天全年不休,多是采用黑白倒班和调休制度,例如病房护士是“上一个月白班倒一个月夜班”,急诊护士是“10小时白班、14小时夜班,然后休息一天”。休息日里,田佳璐还在学习最新的护理知识,生怕跟不上最新的技术,拖了医生和患者的后腿。
日常的积累,在“战疫”的特殊时刻就会迎来爆发。援沪医疗领队、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副院长李志强告诉《生命时报》记者:“这次中南医院援沪医疗队的71名队员中,55名是护士,无论在重症监护病区、发热门诊,还是方舱医院,都可以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既为患者提供医疗护理,还承担患者的生活护理、心理安慰、精神支持等,任务非常繁重。”以往也有数据,抗击新冠疫情的医护人员中,70%~80%都是护士。在2020年的武汉疫情防控阻击战中,驰援湖北省的4.2万名医务人员中护士有2.86万名。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中,护士还额外承担了医院和居民社区核酸采样等大量工作。”中日友好医院护理部主任赵芳说,自疫情以来,在保证医院正常运转情况下,中日友好医院承担的近百万次核酸采样和新冠疫苗注射任务,都是由护理部1700多人完成的。伴随持续两年多的疫情,护士们也在经历“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长期奋战,“护士们对我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忙完了,想睡一会儿。’”
护士队伍需要更多关怀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护士群体越来越关心、越来越支持。”第48届国际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学科带头人成守珍说,从“十二五”以来,我国护士数量以每年几十万人的速度增加,从业环境也不断改善。一是各级卫生健康委、科学技术协会、红十字会、妇联等机构通过各种形式表彰护理人员,提升职业荣誉感。二是护士职业晋升体系更加通畅,护士可以和医生一样晋升正高职称。“去年我院8名护士晋升为正高职称,我本人成为学科带头人和博士生导师,这是以前从来不敢想象的。”成守珍说。三是专科护理发展迅速。护理学会、卫生健康委都为护士群体搭建学习发展平台,专科护士发展迅速。此外,护士收入水平也有一定提高。
“我做了30多年的护士,我非常喜欢这份职业,它很崇高。”赵芳表示,虽然护士群体已经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关怀和温暖,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实际变化,护士行业还有不少问题需要实实在在的关爱和解决。李志强也呼吁,不能让护士干着最累的活,又流着辛酸的泪,以下问题应该重视。
人力缺口很大。《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共有注册护士502万人,较2010年的205万人约增长145%,每千人口的护士数达3.55人,但这依然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大部分医院98%以上是注册护士,助理护士严重缺少。助理护士不仅能弥补护士人力的缺口,担起一部分医院的医护工作,在养老院和康复护理等机构中也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助理护士没有招聘的正式来源,管理也缺乏统一法规。
工作累、风险高。365天连轴转,护士们平时在医院的护理工作已经十分繁重,又承担着疫情防控等重要工作。“部分医院的护士离职率高必须引起重视,尤其是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护士离职尤为可惜。”成守珍坦言,护士是一份“三高”工作:劳动强度高,工作时间长且没有节假日;劳动风险高,要密切观察病情,不能有任何闪失;职业风险高,上夜班造成睡眠紊乱、腰肌劳损和腰椎间盘脱出等情况普遍,一旦有医疗纠纷,更容易遭受暴力伤害。
职业尊重不足。“护理工作是一门科学性、技术性很强的专业,不是一群只会打针、发药、打杂的人。”赵芳说,就算是打针,也没有护士能轻易做到一针成功,都是需要反反复复学习和实践的,但遗憾的是,时常会看到患者和家属不理解、不信任、甚至不尊重护士。李志强说:“在医院,病人最容易找到的是护士,病人交流最多的也是护士,然而发生医患矛盾最易受伤害的还是护士。最令很多护士心酸的是,他们的工作还不一定被医生认同,甚至有极个别医生觉得护士‘低人一等’。”
晋升相对较难。随着医疗卫生人才评价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护士晋升难的状况有所改善,基本破除了唯论文、唯学历等倾向,临床实践能力成为职称晋升的关键。但部分医院是护士与医生在同一个平台晋升,护士相较而言存在学历低、科研弱、人数多等劣势,职称晋升仍是“一路荆棘”,能晋升到高级职称的护士简直凤毛麟角,很多最终到达主任护师级别了,职业生涯也快结束了。
专科护士培养和使用机制有待完善。专科护士在挽救患者生命、提高其生活质量、促进康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中华护理学会和省市护理学会开展专科护士认证培训工作,已涵盖重症、急诊、伤口造口、手术室、老年、器官移植、肿瘤、糖尿病等20多个领域。但我国专科护士的培养和使用仍存在不规范、不系统、不明确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科护士的培养质量和工作热情。例如,取得专科护士资质前后,多数专科护士从事的工作变化不大,与一般的护士没有本质区别,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科护士工作的积极性。目前,教学医院在尝试开展护理专科门诊,但护士没有处方权,与之紧密相关的是缺乏政策、法律法规的保护。
关爱护士要切实做好几点
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工作是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病人出院后常说的是“某个大夫技术很高超”,很少有人会说护士护理得好,“有时是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的护理工作价值经常会被忽视。几位专家表示,每位护士都是每个家庭的心头肉,他们在个人职业上,不止有无私奉献和勇往直前,还需要更多价值感和获得感。专家们一致呼吁,关爱护士要实打实地做好以下几件事:
从认可和尊重做起。关怀护士的前提是尊重,一是要正确认识和认可护士的职业,而不是片面认为护士“没技术含量”“伺候人的活”;二是尊重护士的劳动成果,认可护士的专业性,遵循护士给出的健康教育和护理技能指导。赵芳说,病人一旦发生情况,首先需要经过护士的评估和判断,医生才能准确获得信息并迅速做出正确诊断,护士的工作价值,很多患者并不知晓。
营造更好的职业环境。政府和医院要给予护士切实的关怀,就要落实到护士的生活、工作、职业晋升、收入待遇等保障体系中。另外,助理护士配置规定应该进一步明确,将助理护士纳入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对其数量、待遇、职责等提出明确要求,可有效地缓解护士人力不足、压力过大的问题。
提供更多能力提升机会。护士的职业生涯离不开培训,从职前教育到各专业的专门培训,都是重要支撑。政府、高校、各级协会应为护士提供更多培养教育平台。另外,在政策激励方面,仍需要落到实处,例如,不少地方明确,专科护士门诊可按其提供的服务收取相应的费用,但现实却是坐诊护士并没有门诊费等体现其护理技术的薪酬,这会大大折损护士进行专业提升的积极性。
早日出台《护士法》。护士立法长期滞后于医师立法,应该用法律来保障护士的合法权益,逐步改变“医强护弱”的局面,提高护士的地位和待遇。
最后,成守珍呼吁广大护士,要自强,要奋斗,提升专业技术能力、理论知识和人文素养,向患者传递有温度的护理,给社会留下更多良好印象,让护士在祖国的健康事业中绘上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