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曾有一则报道称,浙江的一位女士患有鼻炎,因长期鼻塞尝试了一款日本网红鼻炎药,初试后发现通气效果很好,于是一用就是三年,结果鼻炎不仅没有好转,反而发展成了药物性鼻炎。
药物性鼻炎,顾名思义,是用药不当引起的鼻塞症状,往往由药物副作用引发,全身性或局部用药都有风险。如果患者合理规范用药并能及时辨别,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该病发生。一般来说,药物性鼻炎有以下5个特征,可帮助患者自查。
长期(连续10天以上)应用鼻用血管收缩剂或口服血管收缩药物病史。鼻塞的最常见原因有鼻炎、鼻窦炎、鼻息肉等情况,排除病理性占位和内容物堵塞的情况下,很大原因是鼻黏膜水肿引起的。这种情况下,使用呋麻滴鼻液、麻黄碱滴鼻液、盐酸羟甲唑啉鼻喷剂为代表的血管收缩剂可迅速改变水肿状态,打通气道。但这类药不能长期使用,鼻塞情况改善后须立刻停止,且连用不能超过7天,否则便可能出现药物性鼻炎。
滴鼻剂效果变差,鼻塞愈加严重,滴药剂量、频次不断增多,有时出现头痛、头昏等症状。药物性鼻炎的主要原因是机体产生耐药性,因此,增加频率、剂量无法长时间维持效果。而鼻腔分泌物的长期刺激及持续鼻塞,可造成机体缺氧,中枢神经系统供氧不足,继而出现神经反射性头晕、头痛。
双侧持续性鼻塞、嗅觉减退,可有鼻内干燥不适和烧灼感。初期使用鼻血管收缩剂的效果显著,但随着使用时间延长,鼻黏膜血管长期收缩,导致血管壁缺氧,引起继发性血管扩张、上皮纤毛功能障碍,鼻塞反而会更加严重,影响嗅觉,进而出现干燥不适、灼烧感。
鼻黏膜呈紫红色。这是药物性鼻炎的典型表现。由于反复使用血管收缩剂,鼻腔黏膜会反复充血,可有充血到苍白、水肿等不同变化,还会出现鼻腔狭窄、鼻毛脱落,严重者黏膜呈橡皮样状态。
下鼻甲肿胀、暗红、柔软。反复充血会使鼻内血管、黏膜、肌肉组织产生结构改变,导致下鼻甲肿胀,呈暗红色,触之柔软,对血管收缩剂棉片反应不敏感,鼻道中还会有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
本质上说,药物性鼻炎就是药物滥用造成的。因此,患者需在药师指导下用药,如出现以上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治疗,造成鼻息肉、鼻窦炎、中耳炎等并发症。▲
关键词: 五个特征辨出药物性鼻炎 五个特征 药物性鼻炎 网红鼻炎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