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体检中心测骨密度时,脱掉鞋袜、把一只脚放在一个仪器上就能得出具体数值。有被判断为骨质疏松的体检者,去医院再检查时,常提示“骨密度正常”。这不免让人怀疑足踝测骨密度到底准不准?
骨密度,全称“骨骼矿物质密度”,是骨骼强度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临床中常用的测定方法有4类:单光子吸收测定法,是利用骨组织对放射物质的吸收与骨矿含量成正比的原理,可测定人体四肢骨的骨矿含量;定量CT,可精确地测出特定部位的骨矿密度;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是国际卫生组织采用的骨密度检查金标准,可测量全身任何部位的骨量,精确度高;超声波骨密度仪,即利用声波传导速度和振幅衰减,反映骨矿含量、骨结构及骨强度。
最常见的“足部骨密度测试仪”就属于超声波骨密度仪,不过,它仅能代表足踝部的骨密度,且应用的标准非官方,测出的骨密度和金标准有一点出入。但这种检测仪器没有辐射伤害,对于普通人群来说,可用于初步判断骨密度,了解自身骨质情况,临床中还是认可的。但如果用于骨质疏松症患者评估常见部位的骨折风险,比如最易发生骨折的胸腰椎、髋部、腕部等部位,便没有太大价值,对临床监测患者治疗前后的骨密度变化、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的意义也不大。
如果存在“腰酸、背痛、腿抽筋”等骨松症状或骨折病史,临床建议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需要提醒的是,即使检测出骨密度低,也不能自行诊断为骨质疏松。骨密度降低有很多原因,原发性骨质疏松确实最常见,长时间卧床、不运动、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骨髓瘤、甲亢等均可导致。骨密度测量的结果只是诊断过程的一部分,还需医生结合用药史、疾病史等多方面因素,判断是否为骨质疏松。▲
关键词: 测骨密度 足踝测骨密度到底准不准 足踝测骨密度 到底准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