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减少症——你知道有什么危害吗?

2022-02-17 15:23:09

来源:生命时报

我是健美达人胸口结实的胸大肌,我是小伙子们努力锻炼渴望得到的八块腹肌,我是“佛山无影脚”力量的源泉……没有我,你撸不了最硬的铁;没有我,你骑不了最动感的单车;没有我,你张不开口、寸步难行……我就是骨骼肌,主要由学名为横纹肌的纤维组成的肌束聚集构成,肌腱附着于骨与骨膜牢固地编织在一起,在神经支配下精确地收缩或舒张,人们才能活动、正常劳动、工作和生活。

但我也会生病。随着年龄增大,我也过了巅峰状态,力量会下降,就像头发要变白、皮肤长皱纹,这是生理性变化。但如果减少到了生理界限以下,那就是一种病了。我国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肌少症作为一种老年综合征,与各种不良健康后果相关。近年来,我越来越受到重视。

“我”(肌肉减少症),临床上也称为“骨骼肌衰老”或“少肌症”,指由衰老引起的骨骼肌质量下降和肌力减退。肌少症现已被正式认定是一种肌肉疾病。据推测,全球目前约有5000万人罹患肌少症,预计到2050年将高达5亿。肌少症随年龄的增长,患病率显著增加,我国社区老年人肌少症的患病率约为8.9%~38.8%,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80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高达67.1%。

肌少症会引起机体功能障碍,增加老年人跌倒、失能和死亡风险。中国疾病监测系统的数据显示,跌倒已成为65岁以上老年人意外伤害死亡的“头号杀手”。而肌肉的减少必然伴随行动能力减弱,进而导致行动迟缓、平衡感差、容易摔倒。由于缺乏肌肉的牵拉负荷刺激,骨质疏松也常相伴发生。可以说,肌少症不仅增加了老年人跌倒的风险,跌倒后又容易骨折,而且可能带来长期卧床、感染、失能等一系列不良后果。

肌少症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

患者可表现为虚弱、容易跌倒、行走困难、步态缓慢、四肢纤细和无力等。诊断肌少症有赖于肌力、肌强度和肌量的评估,这里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简易检测方法(测小腿围):每个老人都能在家自行检测,小腿围为评估四肢骨骼肌量的简便方法,用于肌少症的有效筛查。

如果小腿围男性小于34厘米、女性小于33厘米,就可初步评判存在肌少症,后期可到医院相关专科进行专业评估。

握力检测(检测上肢力量):膝关节屈伸力量是评价下肢肌肉力量最精确的方法,5次起坐试验可作为下肢肌肉力量简便的替代方法。

简单评估:如走6米评估走路速度;步速是评价躯体功能最简便的方式。

四肢骨骼肌肉量:这是测量肌肉量的关键指标,双能X线吸收法(DXA)是测量的金标准,

生物电阻抗分析(BIA)简单便捷,更适用于社区和医院广泛筛查和诊断。

已确诊肌少症的老年人,应进一步进行不良事件的风险评估,包括衰弱、跌倒、失能风险等,从而提供个体化干预方案,有效预防肌少症不良事件发生。

如何保护“我”?营养不良是肌少症发生的重要原因,也是其干预的主要靶点。推荐相关老年人进行必要的营养筛查。根据营养评估给予足够的能量和蛋白质,这是保证肌肉量与质的必要条件。

运动是获得和保持肌量和肌力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因为大致从40岁起,骨骼肌就开始衰老,数量和质量平均每年减少8%左右,到了70岁以上更是翻倍增长。如果年轻时缺乏锻炼,肌肉储备不足,年老后肌肉会比常运动的人衰老更快。如果把人体比作一座房子,骨骼是钢筋房梁,肌肉就是水泥混凝土,骨骼肌肉相互依存,只有骨骼和肌肉都足够强壮,才能有坚固的身体。推荐肌少症患者在营养补充的基础上进行抗阻训练,并同时联合有氧、拉伸和平衡运动以改善躯体功能。对于合并慢性疾病的老年人,需在基础疾病控制稳定后制定个体化运动处方。

抗阻运动就是让肌肉对抗一定阻力,这样才能更高效刺激肌肉增长。比如,练习上肢时可使用哑铃,把重量选择到自己一组刚好可以做12~20个,再多就做不了的重量。如果锻炼下肢,可坐在椅子上,把脚抬到和凳子齐平膝盖伸直,然后在脚踝上绑一个重物比如沙袋、米袋、矿泉水瓶等,然后将下肢悬停在空中,坚持最长的时间算1个,1天做20~30次。适当的抗阻训练一般每周进行2~3次、每次训练中每组动作重复8~12次。虚弱老人负荷可略低些。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王建业教授说:“老人存钱更要存肌肉!”▲

关键词: 肌肉减少症 肌肉减少 有什么危害 健康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