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身胖是脾胃不好,下身胖是肝胆瘀堵”的说法不准确
北京读者王女士问:我最近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说“上身胖是脾胃不好,下身胖是肝胆瘀堵”。想请问专家这个说法是否准确,中医如何帮助减肥?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主任隋晶解答:这个说法不严谨。首先,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是统一的整体,气血津液生成布散、水湿痰浊代谢排出都有赖五脏六腑协作完成。其次,从经络循行来说,脾经肝经从足走腹(胸),胃经胆经从头走足。所以,不能从肥胖部位判断是某个脏腑的问题,需综合辨证找出问题根源。
中医认为,肥胖与先天禀赋(体质遗传)、饮食生活方式、情志(情绪与认知因素)及地理环境等因素有关,《素问·奇病论篇》中记载“食甘美而多肥”,临床发现,肥胖多是过食肥甘膏粱厚味及久卧、久坐、少劳所致,病机为多痰、多湿、多气盛,脾失健运而生痰湿是导致肥胖的病理基础。简单理解,体内水液输化不利,水液聚集凝聚形成痰,停留于体内,郁积日久而化热,痰热互结,形成肥胖。肥胖者多缺乏运动,日久导致机体气机经络不调畅,相关脏腑的气机、气化减弱,滞则成痰成浊。另外,肝主疏泄,调畅全身气机,脾胃为气机升降枢纽,若肝失疏泄,则脾失健运,气机升降失司,导致肝脾同病,诱发肥胖。
中医治疗肥胖,辨证为四型调理:
脾虚湿阻型。表现为形体肥胖、肢体困重、倦怠乏力、腹胀、大便塘薄、舌质淡、苔薄腻。此型临床上最为多见,治疗应健脾化湿。中成药可用人参健脾丸、参苓白术丸,饮食多吃些扁豆、赤小豆、冬瓜。
脾肾两虚型。表现为形体肥胖、肿胀、疲乏无力、少气懒言、动而喘息、头晕畏寒、腰膝冷痛、五更泄泻、苔薄白,治疗应温阳化气利水。方剂可用附子理中丸,饮食忌生冷、偏温一些,吃点羊肉、枸杞、核桃仁。
胃热湿阻型。表现为形体肥胖、爱吃肥甘厚味、口臭口干、大便秘结、舌质红、舌苔黄腻,治疗应清热化湿通腑。中成药可用牛黄清胃丸,饮食清淡,常吃些白菜、萝卜、苦瓜。
气滞血痛型。表现为形体肥胖、两胁胀满、烦躁易怒、口干舌燥、头晕目眩、失眠多梦、月经不调或闭经、舌质暗有癖斑,治疗应舒肝理气、活血化疲。方剂可用丹栀逍遥丸,平时喝点玫瑰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