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东京大学医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发现,青春期食用高糖饮食诱导了精神疾病相关的行为表型,包括多动症、记忆力衰退和感觉迟钝。研究发表在《科学进展》上。
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对糖的食用量约为同龄健康人群的2倍,且吃糖越多,症状越重。为此,研究人员给年轻小鼠喂食两种饮食,一种是正常饮食,另一种是高糖饮食,主要碳水化合物是淀粉或蔗糖。喂养50天后,研究人员对这些小鼠进行8种不同的行为测试,包括运动、声音惊吓反应、物体位置测试和穿越迷宫的行为等。
结果显示,用蔗糖喂养的小鼠在物体位置测试、工作记忆和迷宫行为等方面的测试得分明显降低。这一结果表明,高蔗糖饮食可以诱导小鼠产生精神疾病表型。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可诱导各种组织中炎症和氧化应激,并导致正反馈回路,进一步增加AGEs。有大量证据表明,精神疾病患者表现出促炎细胞因子升高、氧化应激增加的表征。乙二醛酶Ⅰ(GLO1)是一种锌金属酶,它可以保护细胞免受AGEs的毒害。有趣的是,在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GLO1的表达量下降,再加上糖摄入的增加,可能是这些疾病中观察到的炎症和氧化应激增加的原因。▲ (周 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