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虚反复感冒 气陷子宫脱垂 气郁心情烦躁
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中医师 刘继洪 □中医师 禤影妍
中医认为,气血是生命的载体,如同阳光雨露一样共同滋养着人体的生长。在一般人眼里,血容易理解,尤若雨露;气则比较抽象,堪比阳光,故气又叫阳气。实际上,自然界天地万物的生成、变化和发展,乃至最后消亡,无不根源于气的运动。
所谓“人之有生,一气而已”“惟气以成形,气聚则形存,气散则形亡”。可以说,人的形体和思想精神都是气的产物。气的运动,称为气机,其运动形式有升、降、出、入4种表现,对人体起着以下作用:促进生长发育,温煦脏腑经络和四肢百骸,防御疾病侵袭,固摄人体津液,如血、汗、精、唾液、尿、白带等液态物质,防止其无故流失。同时发挥促进体内各种物质代谢和转化等作用。
当人体气机失调时,包括气的生成不足或耗散太过,运行失常或功能减退,主要有以下5类表现,只要细心观察,很容易发现,以便及早就诊和治疗。
气虚。气虚是一种很常见的气机失调形式,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大病久病,劳累过度,年老体弱等因素均可以导致气虚。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其相对不足的状态,可使脏腑功能活动减退,新陈代谢变慢,机体抗病能力下降,体液固摄失职等,常见症状表现有脸色苍白、气短懒言、四肢不温、疲倦乏力、反复感冒、自汗、食欲不振、大便溏薄、小便清长、白带增多等。
治疗气虚时,可针对其具体脏腑的气虚表现辨证用药。如肺气虚时,可加强补益肺气,用玉屏风散加减;脾气虚时,可健脾益气,用参苓白术散化裁(加减药物);心气虚时,可补心养气,用人参归脾丸;肾气虚时,可强肾固摄,用肾气丸加减等。
气陷。正常的气机形式是脾气升,胃气降,使清气得升,化为水谷精微被人体所吸收,而浊气下降,食归大肠,排出体外。人体内脏位置稳定,也有赖于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正常。当气弱或气机受阻时,升举脏腑无力,则可致脏腑脱垂,如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譬如,妇女生育过多,耗气伤血过甚,或产后失养,劳累过度等,可致气虚下陷,容易发生子宫脱垂的现象。
治疗气陷之症的知名方剂有补中益气丸加减、升提丸等。此外,取关元(将手放在脐下,四横指处即是)、气海(肚脐正下方1.5寸处)等穴位配合针灸治疗,也有较好的疗效。
气脱。正常状态下,气可以固摄体内液体物质;反之,当体内液态物质在短时间内大量流失甚至消亡时,气随之外脱,严重者可陷于绝亡之境,以致人体脏腑功能极度衰退而发生危象。譬如,大量失血时,气随血脱;严重中暑或酒醉后暴汗如珠,气随之外逸,如果不及时抢救,可致阴阳离绝,患者有生命危险。
中医治疗气脱危象以补气固脱为治则,常用方剂有急煎独参汤或参附汤等。
气逆。当气机升降失常,脏腑之气可逆而上冲。脏腑之气,本升降有常,如肺以清肃为顺,胃以降为和,脾主升清,肝主升发,肾主纳气,若肺失清肃,胃失和降,肝气横逆犯脾,肾不纳气,则气机逆乱,发生如咳喘、头痛、易怒、呕吐、咯血等症状。
治疗气逆之症,可根据不同脏腑的气机失常辨证施治,以理气、降气为主,如肺气上逆咳嗽者,可用苏子降气汤;肾不纳气咳喘者,用金匮肾气丸加减等。
气郁。当情志不调,或饮食、痰饮、瘀血等病理产物阻滞时,气机郁而不畅,可导致某些脏腑功能失调。比如,若精神压力过大时,中医认为肝气郁结,多出现胸胁乳房胀痛、爱叹气、心情抑郁烦躁等症。
治疗气郁之症,当行气理气、开郁散结。如闷闷不乐、脾气暴躁等肝气郁结者,可用柴胡疏肝汤或逍遥散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