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当一些恶性事件发生时,可能还会跟随一系列负面连锁反应,心脑血管疾病尤其这样。
为了评估出血性卒中(脑出血)是否与缺血性卒中(脑梗)和心梗风险增加有关,美国威尔康奈尔医学院将5万余人纳入研究,女性占57.7%,平均年龄62.2岁,随访时间达12.7年。结果发现,与普通人群相比,脑出血幸存者发生脑梗的风险是普通人的3倍,发生心梗的风险为2倍。研究者认为,脑出血可能是后续动脉缺血性疾病风险的新标志。
之所以会发生这一系列连锁反应,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脑出血通常与高血压控制不佳相关,高血压也是心房纤颤、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脱落导致的脑梗、心梗的重要原因。如果一名患者出现脑出血,意味着其血压长期控制不佳,且可能合并有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等危险因素,它们都是血栓性疾病,即脑梗和心梗的诱因。所以,患者一旦发生脑出血,脑梗和心梗可能随之而来,甚至同时到来。
患者通常会合并相应的神经系统体征、胸闷、憋气等表现,医生检查还会发现心电图、颅脑CT、肌钙蛋白、D二聚体升高等异常改变。临床上,缺血和出血性疾病的治疗是背道而驰的,缺血性卒中需要使用抗栓药物,但脑出血又禁止抗栓治疗,有可能需要手术或使用止血药物,这将给临床医生治疗带来极大挑战。
所以,为了避免两难局面,患者应做到防患于未然。首先要防止脑出血的发生,每天都应测血压,将指标控制在140~180/80~90毫米汞柱为佳,保证脑灌注压>50毫米汞柱,使24小时血压的“波峰”“波谷”接近,避免血压波动过大,防止血管内皮细胞二次损伤;应用钙离子拮抗剂,避免脑血管痉挛;脑出血有手术指征时尽早手术,减少因颅内压增高对脑组织的损伤;控制好血糖、血脂,稳定粥样硬化斑块,避免血液处于高黏滞状态。
总之,出血性和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有着相似的危险因素,所以务必控制好“三高”,以免两类疾病“狼狈为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