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过去不久的苹果春季发布会上,库克化身大盗偷取 M1 芯片,并将其安装到 iPad 上的场景堪称名场面,在发布会上展现「碟中谍」式的电影场景,这还是头一次。
另一方面新的 iPad Pro 也着实令人惊叹,苹果将桌面端使用的芯片 M1 移植到了 iPad Pro 这样轻薄的移动设备上,有趣的是从侧面看新 iMac 和 iPad Pro 造型十分相似,就像是 iPad Pro 的放大版。
两者同样都是使用 M1 芯片,再加上苹果近年来越来越强调 iPad Pro 生产力的情况下,iPad Pro 会不会直接用上 macOS 呢?
这是不少 iPad Pro 用户所期待的,毕竟 macOS 桌面端的各种生产力应用能快速补齐 iPad 在大型软件上的缺失,同样的芯片也意味着两者不会产生较大兼容问题。
但遗憾的是,这个问题的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
「下一台电脑,何必是电脑」
去年 3 月份,苹果在发布 iPad Pro 2020 时用上了「下一台电脑何必是电脑」的宣传语,人们惊叹于苹果文案魅力的同时,也有不少调侃 iPad Pro 和传统的 PC 相比生产力欠缺,就算有了妙控键盘但是也欠缺像 Adobe Pr、AE 这样的常见生产力应用。
iPad Pro 究竟有没有生产力,其实和个人的工作流息息相关,这里就不多做讨论了,但从苹果这一句宣传语中就能看出它对于 iPad Pro 产品的定义和 Mac 并不一样,两者并非是同一品类的产品,也就不会使用同一套操作系统。
给 iPad 安上 macOS,它就成为了另一种意义上的 Mac,尤其是现在 iMac、MacBook Pro、iPad Pro 都采用 M1 芯片的情况下,以往通过芯片确认产品定位的方式失效了。
我们不妨假设一下苹果真的这样做了会怎么样,iPad Pro 12.9 英寸用上 macOS 和现有的 MacBook Pro 倒是相似,应用显示不至于过于拥挤或者过小。
但是 10 英寸不到的 iPad 呢,更小的 iPad mini 呢,应用在如此小的屏幕下显示,桌面端引以为傲的分屏就没有了意义,因为太小了,小屏幕与 macOS 的结合还会引发出不少操作问题,操作精准度,键盘快捷盘和触控板等都需要做调整。
而且即便是配有触控板的妙控键盘现在也仅仅适配 iPad Pro 和 iPad Air,iPad 和 iPad mini 并没有适配,新发布的 12.9 英寸 iPad Pro 还因为 mini-LED 屏幕的影响厚了一点,导致要更换键盘模具。
iPad 换上 macOS 对自身产品线的冲击是巨大的,不仅存在好不好用的问题,还会有能不能用的问题。
后退一步,就算是苹果仅为 iPad Pro 用上 macOS,那么 iPad Pro 和 Mac 产品线的冲突会更加剧烈,甚至会出现 iPad Pro 侵吞 Mac 产品线的情况。
把它和 MacBook Pro 对比,就算以后 MacBook Pro 用上更强的芯片,iPad Pro 还是有应用生态优势的。
使用 M1 芯片的 Mac 就算可以拓展出部分 iPad 应用,但它们大多是基于触控交互开发的,使用触控板操作体验上还是比不过 iPad Pro。
再说了,像 GoodNotes 这样的笔记应用是需要配合 Apple Pencil 才能使用的应用,Mac 无法触控自然也就不能用了,应用生态和交互操作上的优势必然会促使用户选择 iPad Pro 而非 MacBook。
两者在相应的品类中发展才是常态。
乔布斯在首款 iPad 的发布会上,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告诉大众 iPad 是什么,iPhone 和 Mac 中间的产品,可以说是硬生生开辟出一个新的消费区间。
从今天的情况来看,苹果仍然在按照乔布斯的规划前行,发布会后苹果硬件工程高级副总裁 John Ternus 接受 Techcrunch 采访时也说到了 iPad 和 Mac 不会融合,并表示他们一直在为制造各个类别中最好的产品而努力。
交互方式定义了产品
现在回过头来看 iPad 和 Mac 系列,很轻松就能发现它们的核心区别在于交互,Mac 作为一款传统电脑,它的形态已经被键盘加鼠标的交互方式所固定了。
从 Mac 诞生那一刻开始,键盘+显示器的组合一直都没有变化,无非就是屏幕变大、重量降低,这个从近年 iMac 用上 M1 后大幅缩减的外形就能看出。
几十年的产业发展让键鼠交互成为电脑行业的主流,而只要这一交互方式不变,围绕它构建出的庞大软件生态以及用户习惯就很难改变,这也就造成了电脑产品的最终形态不会发生大的改变,更多的是轻薄加高性能芯片的渐进式更新。
而 iPad 则不同,从诞生那一刻它就已经极为接近最终形态了,从 iPad 产品线的变化也可以看出来,无非就是屏幕边框变窄、去掉实体 home 按键而已,而这一切也和苹果为它制定的核心交互方式——触控交互有关。
乔布斯曾在初代 iPhone 发布会上说手指是最好的交互方式,人类自诞生以来就在学习使用手指,融于身体的它无疑比键盘鼠标这种外部工具更容易学习,易用性以及发展潜力都更高。
这一交互特性之后也被移到了 iPad 上,随后增加的 Apple Pencil 则是更像是手指的拓展,苹果前设计总裁 Jony lve 在采访中也表示 Apple Pencil 仅仅只是为创作而生,而手指则依旧是操作交互界面的基础,两者在目的性上完全不同。
直到近两年出现的妙控键盘,也是作为生产力部件加入的。是的,我们能在 iPad 和 Mac 看到同样 Adobe 软件,但不同的交互方式决定了人们会用不同的方式使用它。
在 iPad 上苹果并没有沿用鼠标那套光标一一对应的逻辑,为了提升控制精度,iPad 中的光标遇到按钮时往往会自动吸附、增加一层灰色阴影,让人们明确认识到这是一个按钮,又不 会与原有手指点按的交互逻辑冲突,毕竟两者对于操控精度、按钮距离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纯粹搬运 macOS 键鼠那套交互逻辑,在 iPad Pro 加妙控键盘的套装上使用体验不一定好,毕竟现在仍然有不少人不习惯使用触控板。
核心交互方式的区别,决定了它们两是不同类型的产品,为了快速提升产品生产力而采用一刀切式的方式为 iPad 安上 macOS 系统,是一种偷懒,触控交互下仍然有许多可能值得探索。
iPhone、Mac、iPad 这三者中 iPad 其实是发展年限最短的产品,前两者都已经迈入了成熟期,而 iPad 还在兜兜转转,是因为它的硬件冗余。
iPad Pro 的遗憾,在于硬件冗余
iPad 用户对于换上 macOS 的期待当然是有据可察的,触控交互是一种更好用、更先进的交互方式,形态上 iPad 已经接近了该品类的最优解,只要找到替代键鼠的生产力交互方式,iPad Pro 作为平板电脑和 PC 融合的新产物似乎是一种合情合理的方式。
妙控键盘作为配件加入后,这一期望似乎更近了,既然无法快速改变用户习惯和应用生态,那么直接接入拥有键鼠交互方式的外设键盘就是一种快捷方式了。
但它仍然没有解决 iPad 生产力的核心问题——硬件性能冗余,从 iPad Pro 2018 开始,新硬件对于消费者的吸引力一直都不算很高,iPad Pro 2018 甚至在闲鱼等二手交易 App 中成为了最保值的 iPad。
iPad Pro 2020 新增的激光雷达和 A12Z 处理器也是一样,普通用户无法从芯片性能的提升中感到明显的体验差别。
就算是今年新发布的 iPad Pro 配上了 mini-LED 屏幕,它的硬件素质已经达到了真正的行业顶尖了,但仍然没有足够强的应用吃下这份强悍硬件能力,过分流畅的使用体验甚至成为了 iPad Pro 发展的掣肘。
在个人 PC 领域有一个著名的「安迪比尔定律」,大意是 Windows 系统及第三方软件对硬件的要求越来越高,让消费者对更高性能的英特尔处理器有了需求,而英特尔更新处理器提高性能,也能让 Windows 更好地拓展功能。
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健康的行业发展规律,消费者为更好的体验付费,软件厂商基于更好的硬件性能创建出体验更好同时对硬件要求更高的软件,遗憾的是这一定律并没能在 iPad 上实现。
苹果全球营销高级副总裁 Greg Joswiak 在接受采访时也提到了类似的观点,iPad Pro 还有极大的性能空间有待开发者利用,并表示很快就有相关开发人员利用到这一优势。
因此,可能性更大的结果是苹果仍然会继续推动大型生产力应用进入 iPad 生态,极有可能也包括 Xcode、Final cut X Pro 等苹果自研应用,以往苹果在发布会上展示 Mac 强大的性能时同样也是用它们作为案例展示。
此前也能看到有不少创作者在拍摄时将 iPad 当作便携式监控器,这也是苹果在以往宣传片拍摄过程中惯用的方式,而 mini-LED 屏幕的高素质刚好可以满足专业视频创作生产的要求。
iPad Pro 遗憾的地方也是这款产品最值得期待的地方,作为用户我仍然期待苹果在 WWDC 大会做出表率进一步推动 iPad 生态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