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芯片产业敦促拜登政府和国会采取行动、提供资金支持。芯片短缺蔓延到哪些领域、什么时候才会缓解呢?
财经观察员陈茜:由于美国疫情的关系,所有员工现在都在家办公,所以英伟达的这个巨大办公楼目前空空如也。英伟达最新的财报显示,受益于新冠疫情期间各个产业对芯片的强劲需求,去年第四季度营收创下历史新高。然而公司表示,芯片短缺的问题确实限制了旗下产品供货。
芯片的短缺目前正反应在诸多产业上。比如在汽车制造上,通用、福特、丰田、日产和大众等都不得不缩减汽车产量,咨询公司AlixPartners预计,今年的芯片短缺将使全球汽车行业的收入骤减超过600亿美元、芯片短缺使得今年第一季度全球少生产67.2万辆车,其中在中国会少生产25万辆。而不光是汽车行业,芯片短缺将导致从像苹果手机和索尼游戏机等电子设备,到医疗设备,再到技术和网络设备的众多产品的普遍短缺。
目前,为了应对短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商台湾半导体制造公司宣布将其2021年的资本支出预算增加到280亿美元来新建用于芯片制造的晶圆厂。然而,业内人士担心,远水解不了近渴。
财经观察员陈茜:增加芯片供应并非“增加一条生产线”那么简单。这也是为什么本次的全球芯片短缺并无迅速的解药,而市场预期短缺情况将会持续到2022年。
美国英伟达自动驾驶部产品经理王崇宇:全球对于芯片最关键的组件短缺将很容易持续到年底,解决方法无非是在现有晶圆厂中增加产能或者是修建全新的晶圆厂来生产新组建,而在现有晶圆厂中增加产能非常复杂并且耗时。
根据半导体工业协会的数据,美国半导体公司占全球芯片销售额的47%,但全球芯片制造只有12%发生在美国。要知道,这个数字在1990年的时候是37%。也就是说,过去30年的时间,美国为了追求高效的芯片研发,使得半导体生产能力一路下滑。
财经观察员陈茜:有业内分析认为,美国的芯片制造改革可能不太容易,一是美国的芯片制造技术已经大幅落后于其他地区、追赶需要大量投资;二是因为,目前像英伟达等“无厂半导体公司”所采取的芯片研发加海外代工厂生产这样“降低制造成本以寻求最高创新效率”的成熟模式,已经很难快速扭转。
转载请注明央视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