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AMC系券商信达证券正在努力和母公司“划清界限”。
继曝出董事长总经理双双更迭之后,信达证券又在近日突然抛出40亿增资方案,引发业界强烈关注。
对股权结构一向稳定、母公司中国信达(1359.HK)持股高达99.3%的信达证券而言,此次“引战”之举意义不可小觑,不仅肩负着信达证券市场化改革的重任,也被认为是从母公司中独立出来的“断奶”计划中的关键一着棋。
华融赖小民事件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纷纷表态回归主业、回归“大不良”处置。而在这变革的当口,信达证券也被集团推出,作为市场化“拼杀”的排头兵。
今年8月,界面新闻在《AMC系垫底券商信达证券“大手术”》报道中曾披露,将帅齐换后的信达证券已进行了首轮组织架构调整和业务部门“换血”,新领导班子还提出了“三年内在A股上市”的战略目标。
而界面新闻记者在近日独家获悉,信达证券市场化改革已在逐步铺开,包括将原有投行部门拆分、撤销场外市场部、研究部大规模“变相”裁员、制定新的薪酬管理方案,将绩效工资从原来的30%大幅提升至70%等。
但作为长期仰赖母公司的资管公司系券商,身处剧烈变革中的信达证券能否摆脱惯性,如愿闯出一片新天地,目前来看或仍处混沌之中。
试水市场化改革
11月22日,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官网公示了信达证券发起的增资事项,公司拟募资不超过39.62亿元资金。而在增资完成后,以募资上限计算,信达证券新股东将最多合计持股28.82%,且每个意向投资人认购后的股权比例不超过增资扩股后总股本的25%。
此次推出的40亿增资方案对在股权上严重依赖大股东的信达证券而言极具深意。
2007年9月,由中国信达作为主要发起人,联合中海信托和中国中材集团,在承继中国信达投资银行业务和收购原汉唐证券、辽宁证券的证券类资产基础上,信达证券诞生。这也是国内资产管理公司系第一家证券公司。
而在4家资管公司系券商中,信达证券的股权结构最为稳定,集团持股比例也最高。
具体来看,已在A股完成上市的东兴证券(601198.SH),其大股东东方资产持股为52.74%,华融证券的母公司中国华融持股71.99%,长城国瑞证券母公司长城资产目前持股为67%。
而与上述“同门师弟”相比,信达证券则一直保持成立之初的三家股东不变。目前,中国信达高比例持有信达证券99.3265%的股份,其余两家股东合计持股比例仅有0.6735%。
因而,此次推出的40亿增资方案,其背后暗藏的正是公司市场化改革、谋求上市的大棋。
“公司还是想先引入战略投资者,不希望一股独大,最终的目的在于实现A股上市。”有信达证券内部人士向界面新闻表示。
另外,此次“引战”还肩负着信达证券市场化改革的重任。“市场化改革肯定是要外放股权比例才能改革,不能总抱着总公司大腿。”
今年4月,信达证券董事长总经理被曝将双双更迭。信达资本董事长肖林将接替张志刚,担任信达证券董事长;银河证券首席财务官祝瑞敏“空降”接替于帆,担任信达证券总经理,此前她还曾在另一家AMC券商东兴证券任职过高管。
据信达证券内部人士消息,目前祝瑞敏已正式担任公司总经理一职。
新官上任三把火。
界面新闻此前独家报道,肖祝二人在对信达证券进行了一番细致调研后,提出“三年内实现A股上市,做有竞争力的券商”的战略构想。
今年8月,信达证券又在内部发文撤销机构业务部,转而成立战略客户部以总揽核心客户管理,布局母公司中国信达的相关客户转化。核心还是在极力摆脱靠靠母公司吃饭的行情,实现券商内部做大做强。
而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到,信达证券的市场化改革近月来仍在不断持续,公司先是将原有投行部门拆分,随后又制定了新的薪酬制度。
“投行部门原来没有细分,配合母公司做协同业务的人员和更市场化的人员混杂在一起,彼此瞧不上。”有接近信达证券的投行人士表示,过去信达证券依赖母公司由不良资产处置带来的业务机会,做协同业务的投行人员更能为公司带来利润。
改革后的信达证券投行业务正式拆分成投行一部至四部,四个子部门,分别负责股权、债券和ABS两类业务,“做协同的老员工更多在一部和三部”。
投行部门结构变更的同时,信达证券还在招揽新鲜血液。公司在今年8月-11月连续挂出四份与投行业务相关的招聘信息,包括投行一部至四部负责人、投行质量控制部负责人等职位,全部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其中最大的一次招聘预计将引入最多24名新员工。
“原先的投行部门确实人浮于事现象比较严重。不过投行三个部门负责人最终都是通过内部竞聘选出,没有真正实现外部招聘。负责债券业务的投行四部则是由祝总(祝瑞敏)亲自兼着,毕竟相对于股权项目,信达更擅长债券和ABS业务。”上述投行人士透露。
财务数据显示,2018年,信达证券ABS承销金额575.54亿元,发行规模行业排名第11位;债券主承销金额342.44亿元,行业排名第24位。但与之相对,公司股票主承销项目则直接消失在证券业协会公布的榜单上。
与投行业务相关的是,今年10月末,信达证券还裁撤了主要负责新三板业务的场外市场部。财报数据显示,仅2018年,信达证券就在新三板做市业务投资上损失3800万元,收益率-11.71%。
对于此举,有北京某中型券商投行人士表示不解。他认为未来券商投行业务将显著受益于科创板的设立和新三板的改革。“信达目前在科创板项目上颗粒无收,到现在这个阶段已经无法再迎头赶上了。在新三板新晋改革中更应该抓住机会,怎么反倒把专职部门裁撤了。”
除了组织结构的相继变动,信达证券还推出了“更具市场竞争力”的薪酬制度,并有意引入“末尾淘汰”制度。
从界面新闻记者拿到的信达证券新《总部薪酬管理实施细则》来看,其中最大的变动,便是将基本工资与岗位绩效占薪资标准的比例从原来的7:3变为3:7。岗位绩效则是由部门负责人结合员工个人考核、业绩贡献、违规问责等因素进行调整所得。
另外,信达证券还取消了薪资中调节业务岗位与非业务岗位工资水平差异的业务系数,增加了协同项目奖励、重要奖励等专项奖金。
绩效占大头的薪资方式无疑更能对员工作出激励。但也有信达证券内部员工表示,此举旨在变相降薪。
“到现在2018年的年终奖还没发,公司想上市不能通过压缩成本来实现吧。”上述内部员工对此抱怨。
新旧血液之争
市场化改革的成功与否,仰赖的不仅是组织架构的变动,能否吸纳业内优秀人才也是关键一环。据了解,除投行业务条线外,信达证券也在资管、研究等多个领域广泛公开招聘。
不过,正如新分拆的投行部门最终选择从内部竞聘上岗一样,信达证券“广撒网”式的招聘暂时还未能引来真正具有行业知名度的“新鲜血液”。
据界面新闻不完全了解统计,在今年4月高层人士变动后,信达证券总部内就有五个业务部门负责人或以上级别岗位发生变更,具体包括:公司首席信息官、研究开发中心负责人、计划资金部负责人、资产管理部事业部负责人、投资银行事业部负责人。
在上述五个岗位中,除投资银行事业部负责人外,其余均已通过外部招聘填补空缺。
其中,首席信息官由太平洋证券原信息技术总监兼经管委副主任俞仕龙担任,更早之前他曾在中信建投、东兴证券、闽发证券任职;公司新任计划资金部负责人张毅已在10月中旬正式上任,此前曾供职于中金公司;资产管理部事业部负责人由来自申万宏源的万颖接任;研究开发中心新负责人程远则来自东兴证券,担任研发中心副总经理一职,实际主持工作。
“内部人员变动有好有坏,某些部门原来副总级别的也被打成普通员工。但社招的新负责人确实在业内也没什么名气。”信达证券内部员工坦言,或因近年来公司业绩表现也不好,吸引力有限。
在上述四位新负责人中,又以研发中心新任副总经理程远在公司内部引来最大争议。
公开信息显示,程远先后在东兴证券投资银行总部、东兴证券研究所、华泰证券研究所、东兴证券基金业务部有工作经历,并未在细分行业研究领域具有突出业绩,从未上榜过“新财富”等分析师评选,反而因在东兴证券时管理的公募基金业绩垫底,曾引来不小的舆论风波。
而在程远之下,信达证券研发中心又在9月后抛出多达23个首席分析师岗位招聘信息,几乎涵盖了券商研究的全部行业。
有接近信达证券研发中心人员表示,上述岗位中有些为公司新设,有些人员已经离职,“有些则是招来取代研究院‘老人’的”。
信达证券研究开发中心拟招聘岗位
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在外部招聘之余,信达证券内部也在筹备进行大规模的转岗工作,其中又以研发中心处在风暴中心。
“整个研发中心从事研究工作的不过二十几人,目前人力已经找了其中11人谈话,试探对转岗的意见,有些可能会被派去营业部。其中还有三名怀孕的女员工,公司对于她们是直接解除劳务合同,给一年的赔偿金。”
上述接近研发中心人员称,未来或将还有第二轮、第三轮谈话,预计将把整个研究院削减到3、4个人。
“新来的首席月薪可以开到10万,研究院‘老人’月薪大多在2万-3万左右。公司其实就是在变相裁员,逼迫员工辞职,拿我们今年的年终奖去喂新员工。”有已主动离职的信达证券分析师猜测。
还有内部员工向界面新闻透露,在信达证券将机构业务部裁撤之后,原有的公募分仓和研究销售业务被转至研发中心后,研发中心却选择“拿软佣”的方式扩大市场化程度。“说白了就是不拼研究拼服务。通过为卖方提供服务出钱,卖方再通过分仓佣金返还赚取收益。”
北京某大型券商行业分析师表示,此前信达证券卖方研究相对较少,但因其与母公司中国信达长期保持合作关系,公司研究员在特定行业研究上也会有独到的见解,提供一定的增量信息。“现在选择‘拿软佣’的话,无疑是短视的发展策略。”
后赖小民时代的无奈
内部调岗怨声载道、新晋人员缺乏认可、改革方向尚在摸索,信达证券的市场化之路仿佛仍处在一片混沌之中。
另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信达证券还计划在明年将总部办公地从母公司大厦迁出,更进一步划清了两者界限。
为何中国信达要急于将尚不具备独立生存能力的证券子公司推出,这背后的原因还要归结到国内资产管理公司回归主业的大背景中去。
2018年4月,一向低调“赚钱”的中国华融突然发生高层人事动荡,原党委书记、董事长赖小民因个人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并在同年被给予开除党籍、开除公职的处分。而赖小民的罪状之一,便是“无序经营导致公司严重偏离主责主业”。
实际上早在2017年底,银监会就颁布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引导资产管理公司按照“相对集中,突出主业”的原则,聚焦不良资产主业。而赖小民的离去,更加速了四大AMC回归主业的步伐。
中国信达也在这一回归主业的大潮下,相继出售金融服务子板块公司股权。
2018年末,中国信达表态拟公开出售旗下金谷信托25%的股权。今年6月,中国信达又拟通过省级以上产权交易所出清所持的全部51.66亿股幸福人寿股份,转让股权占比50.995%。到如今,信达证券也发布了“引战”计划。
除出售股权“瘦身”外,中国信达在业务经营上也在逐渐回归不良资产处置。
集团财务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信达不良资产经营业务收入占收入总额比例不断攀升,从2017年的35.0%增至2019年的41.9%。至2019年上半年不良资产经营业务更是占到中国信达收入总额的66%,税前利润的78.4%和净资产的59.9%。
不过主业方向的快速调转,也直接导致了集团财务数据承压。此前中国信达已连续四年保持营业收入及净利润稳定增长,但2018年集团营收却下跌过百亿元,至1070.26亿元,降幅超过10%。归属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也在当年下跌36%,至118.79亿元。
与母公司一样,信达证券业绩也在2018年滑至近年来低点。公司2018年营业收入仅有14.58亿元,同比下滑17%。净利润更是从2016年的4.36亿元直降至0.42亿元。
信达证券近3年业绩表现
“不是集团不愿意拉把手,一方面集团自身都在转型的当口,业绩表现也承受着较大压力,很难拿出大量资金支持。另一方面,集团与信达证券间的协同业务也在减少,证券公司需要另谋生路。”有接近信达证券人士向界面新闻表示。
据了解,借由四大资管公司介绍客户资源,券商子公司负责相应的ABS、一级市场收购项目,并提供相应咨询业务的发展模式,在过去数年构成了资管系券商营收的支柱。但在四大资管公司回归主业后,相应的业务机会在逐渐萎缩。
“过去每年平均能接下20单协同业务,而最近的第三季度只完成了一单协同业务。”有信达证券研发中心分析师透露。
“之前资管公司业务做得太宽,像直接参与企业Pre-IPO、收购关联方债权,直接从地产公司拿地等披着不良资产处置外衣的业务现在都不能做了。”上述接近信达证券人士表示,这部分业务的缩减,也减少了信达证券从母公司获取协同业务,收取咨询费的机会。
该人士同时表示,信达证券之前与母公司的协同业务还多停留在初级阶段,主要集中在投行和研究两个部门,投行提供财务咨询,研究提供行业咨询。“像AMC券商中的龙头东兴证券转变就比较早,很少通过收取咨询费盈利,更多是从集团业务里挖掘客户,再做相应的证券服务。现在这种变革的情况下,东兴证券就好过很多。”
不仅如此,四大资管公司的不良处置业务还受到新成立的银行系债转股公司挤压。
有银行债转股子公司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虽然新成立的银行系债转股公司,没有四大AMC那么丰富的不良处置经验。但在国家鼓励开展的市场化债转股业务的当下,背靠五大行的债转股公司拥有更庞大的客户基数和更充裕的资金来源。目前AMC可收购债权范围更大,但也一定程度受到了新生债转股公司的挤压。
种种因素叠加下,逼得信达证券不得不跳入市场“搏杀”。而在信达证券内部人士看来,公司正是集团进行市场化改革所推出的排头兵,集团也在观望市场化改革能否成功,进而决定是否在集团内部推广。
从信达证券今年前三季度业绩来看,公司似乎已在逐渐摆脱困境。截至9月30日,公司已实现净利润1.65亿元,逼近2017年全年水平。
但作为长期仰赖母公司的资管公司系券商,身处剧烈变革中的信达证券能否摆脱惯性,重焕新生,如愿闯出一片新天地,实现“降本增效、三年上市”的目标,未来仍待观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