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 > 正文

过去20年约有4亿中国人迁入城市 大都市圈正取代强省会?

2022-06-28 09:54:40来源:前瞻网  

都市圈时代正在到来!

大约20年前,只有30%的中国人生活在城市,今天则是60%。这意味着过去20年,约有4亿中国人迁入城市。为适应大量人口的涌入,中国的国家城市发展政策已经从扩大单个城市转向系统地建立大规模的城市群。

按照规划,到2035年中国将建成5个超级城市群: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超级城市群是指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向周围城市构成的集合,有很强的经济辐射力,又称为“大都市圈”。

近期,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这是继南京、福州、成都、长株潭都市圈规划之后,国家层面批复的第5个都市圈规划。种种迹象表明,强都市圈正在取代“强省会”,成为新一轮城镇化的重点发展方向;并且我国未来经济战略布局方向也正逐步向“超级城市群+区域都市圈”靠拢!城市的竞争与发展正在演变为都市圈之间的竞争与发展。

现代化都市圈的竞争归根到底还是产业的竞争,缺乏产业做支撑,再漂亮的城市也只是空城。区域集群的本质是创新集群和产业集群,创新集群的规模和质量决定着产业集群即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水平,进而决定着区域集群的高质量发展。以深圳都市圈为例,背靠深圳这个超级大都市,都市圈内创新与产业要素高度流动,人口和经济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然而,不少都市圈并没有像深圳这样的核心大城市,无法产生强大辐射带动效应,没有足够的人才、资源作为产业支撑,容易出现都市圈建设“塌陷”现象。尤其是发展型都市圈和培育型都市圈,它们正在发展与培育阶段,远未达到成熟状态。身处这些都市圈的城市,又应该如何融入国家级战略、顺势而为呢?

01

人才飞地 引智纾困

人才是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对推动科技创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都市圈更加需要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

但是,近年来,不少城市都深陷人口流失之殇,如哈尔滨和天津这样的省会/直辖市仅去年一年流失人口就高达12万。根据上海财经大学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学良教授提供的数据,通过第七次人口普查与第六次人口普查比较,发现全国337个地级市(州、盟、地区)样本中共有146个城市收缩,占比43.32%。

可见,我国大多数城市正承受人口流失压力。因为缺少高质量人才,而无法赋能科技创新,从而无法解决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反观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依靠强大的虹吸效应吸引了大量人才。尤其是深圳,过去十年人口增量达到了713.65万人,相当于一整个南昌市人口全部迁入深圳。更关键的一点是,这些增量人口并非普通劳动力,而是拥有高学历或高技能的人才。

这些人才为深圳这些年高新产业快速发展,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力支撑。但在这种背景下,发达城市与欠发达城市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

一方面,人口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向发达城市地区流动集聚的趋势不断强化,欠发达城市的引才工作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另一方面,欠发达城市在被纳入都市圈规划后,当地也对人才提出了越来越大的需求。

要解决这种人才流动和城市发展的错配问题,仅靠“抢人”,对于经济欠发达城市来说,并非最优解;而且一直以来,引进和留住高端人才反而是它们的短板。幸运的是,近两年一种柔性引才新模式——“人才飞地”,破解了城市引才困局,走出了一条“人才和科研在外地,项目和产业在本地”的新路子。

这种引才方式的妙处在于将传统的“本地筑巢”模式转变为“邻凤筑巢”,通过跨行政区域建设飞地孵化器,实现研发、生产两地化。目前,已有多个城市就与深圳搭建了“人才飞地”模式。

2020年,身处大南昌都市圈外围的江西上饶广丰区在深圳打造集项目孵化中心、科技研发中心和人才培训中心为一体的“人才飞地”。短短一年多时间就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成功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59人,其他科研人员300余人,超过上年同期引才数量的10倍;“承接”23家企业入驻上饶高新区,企业全面投产后,年产值可达20亿元。这一产值相当于广丰区2021年GDP的4%。

而最早探索“飞地”模式的汕尾——目前也是深圳都市圈中的一员,更是成功转型的典范。从2011年开始,汕尾和深圳跨越地理空间,开启“飞地经济”改革试验;同年“深汕特别合作区”全面拉开序幕。如今,双方持续扩大合作领域,2020年,汕尾又在深圳南山区创建“汕尾创新岛”,形成“研发设计在深圳、转化落地在汕尾”的创新生态。

双方就两地共同打造的“双向飞地”模式,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推动了双方创新与产业转化的优势互补,释放出强大的新动能。10年过去了,“汕尾速度”正成为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新名片。2021年,汕尾以12.7%的GDP增速领跑全省,比排在第二名的肇庆还高出2.2个百分点。

02

将引才触角向一线城市延伸

由于“人才飞地”带来的效果立竿见影,这一模式正被越来越多的地区所采用。虽然各个地区在选择“人才飞地”时各有考量,但总体来说,地理位置、产业体系、人才数量、经济韧性等是关键因素。因此,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无疑成为首选。以深圳为例,这是一座人才济济的城市,素以高科技著称,人口平均年龄只有33岁,创新创业氛围浓厚,国内营商环境排名居首。而且目前,深圳已经进入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深圳经济特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叠加的黄金发展期,两大国家战略相互支持的乘数效应赋予了经济增长强大动能。

尽管今年年初深圳遭遇多起疫情冲击,但经济却展现出极强的韧性。2022年一季度,深圳以7064亿元的GDP总量排名全国第三,增速仍然保持正数,实现平稳开局。

从经济总量来看,南山区依然发挥着定海神针般的作用。一季度GDP超1800亿元——比福建厦门市还高,占全市GDP比重的26%。也就是说,南山区以全市近1/10的人口和土地资源,创造了全市1/4的经济体量。

南山区经济实力为何如此强?看一组数据信息就知道了!

* 南山作为深圳乃至全国的创新高地,在“2022年赛迪创新百强区榜单”综合实力连续四年位居中国百强区之首。

* 坐拥海内外上市企业184家,相当于每平方公里就至少有一家上市公司,这个资本密度连浦东都不是它的对手;另外还有9家世界500强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逾4100家;腾讯、华为、中兴、大疆、迈瑞医疗、大族激光等都是从这诞生的。

* 拥有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清华北大研究院等丰富高教资源,9家诺奖实验室;人才总量达120万人,国家、省、市高层次人才及团队均占全市50%以上。

* 在深圳“十四五规划”中,南山将打造科技产业创新、高等教育和总部经济集聚区,定位为唯一的南山中央智力区。

这意味着,南山所扮演的角色是对深圳乃至全国都有着重要影响力的CT D区域(中央科创区)。依托强大的科技创新实力,近几年到深圳南山区搭建“人才飞地”的城市源源不断,除了我们上文提到的上饶广丰区、汕尾外,广西桂林、浙江安吉、湖州德清、佛山禅城、河源高新区等等都在这一长串名单中。

其中,2020年10月,浙江德清经济开发区在深圳南山区设立了飞地孵化器——经开智库,作为德清在深圳的招商引智枢纽,进一步拓展了“人才办公在深圳,成果转化在德清”新路径。德清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常务副主任盛丹华介绍,之所以选择南山区“下锚”,是因为南山有在全国乃至全球电子信息、智能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等领域引领性产业以及中兴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知名企业,各类创新要素、产业资源富集,能为德清开发区相符急需的产业发展带来无限可能。

仅4个月后,山西首个“开放飞地”也落地深圳南山区。成立一年来,该“开放飞地”吸收了大湾区高质量生产要素,既当山西拓展大湾区市场的“第一战队”,又当大湾区进入山西的“第一落点”。这种“双向飞地”创新模式,大力推动了深圳与山西两地间人才、资本、技术、市场、供应链等要素资源的双向流动和资源共享,实现飞地孵化、资本市场对接、产业转移,打造飞地科创标杆,合力推动了山西省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大都市圈正取代强省会 城市竞争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城市竞争变局 城市竞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