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 > 正文

“碳达峰”加剧影响 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

2021-04-27 08:54:05来源:新华财经  

随着建筑行业规模化扩张发展逐渐成为过去式,更加绿色、节能的装配式建筑正成为行业转型主流。与此同时,由于尚处于欠成熟期,行业仍需经历成本“阵痛期”,须进一步通过先进设计、产能提升等降低成本,取得规模效益。

“碳达峰”加剧影响,装配式建筑进一步“出圈”

近日,“长三角区域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联盟”在沪正式成立。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关键时期,建筑行业也由大规模建设转入既有建筑的维护与功能提升、由“大拆大建”模式转为“精细修缮”模式。在此基础上,装配式建筑大有可为。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主任姚凯也指出,发展装配式建筑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建筑行业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也是实现绿色建造,实现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

所谓装配式建筑,即采用工厂预制的集成模块在施工现场组合而成的装配式建筑,通过将建筑“工业化”,相较于传统建筑拥有质量优、建造速度快、绿色环保等多项优势,契合“绿色”定义,是实现绿色建筑的重要路径。

事实上,在政策导向下,近年来各地都开始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

华创证券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装配式建筑驶入快车道,2020年全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为6.3亿平,同比增长50.7%,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约20.5%,同比提升7个百分点,近4年CAGR高达53%。其中又以一二线城市发展最为明显,上海2020年装配式渗透率已达91.7%,北京市渗透率超40%,天津、江苏、浙江、湖南、海南等地渗透率超30%。

平安证券研究预计,2021年我国装配式建筑市场规模将突破1万亿元,其中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占比超50%。

“成本阵痛期”不可避免,预计2024年装配与现浇成本有望持平

根据《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2022年我国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将达70%。然而,业内人士也指出,建筑领域要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上海建纬律师事务所创始主任朱树英指出,我国绿色建筑规模化推广尚处于初级阶段,绿色建筑市场仍在培育阶段,消费者对绿色建筑的认识还不到位,购买绿色建筑的主动性、自觉性不足。同时,开发商受自身成本收益的影响更缺乏开发绿色建筑的积极性,绿色建筑规模化推广建设普遍处于“推而难动”的局面。

与此同时,不少开发商在平衡短期社会效益和经济成本方面,也面临一些困境。

不过,业内专家指出,随着技术不断迭代,加之行业逐步走向成熟,未来装配式建筑的成本将得到进一步降低。

中信证券首席建筑&水泥分析师罗鼎指出,装配式建筑中超过50%的成本来自构件成本。随产能利用率上升,构件生产规模效应将有望得到较大提高。装配式混凝土(PC)构件生产龙头远大住工的单位构件成本在2018-2020年间下降约20%。

“根据住建部最新估算指标,我们在假设构件成逐年下降7%、人工成本逐年上涨7%的情境下测算,预计在2024年装配率达50%的PC装配式建筑将和现浇成本持平;2024年后,大多数类型的PC结构将对现浇取得成本优势。”据此,罗鼎判断,到2024年,多数PC装配式结构将会实现和现浇成本持平。

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 机遇

相关阅读